朱锡荣:第七届中国当代实力派优秀作家
更新时间:2025-07-16 关注:5219
朱锡荣,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黔南州作家协会会员。上过学、当过兵、修过铁路,著书立说,且歌且行。1973年10月出生于贵州惠水,大学本科学历,汉语言文学专业。曾在西藏军区某部服役,退役后进入央企,参加过青藏铁路、京沪高铁、广深港客专、汉十铁路、中老铁路、石雄铁路等多条铁路建设,供职于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政工师。散文、小说、诗歌和纪实作品散见于人民网、新华网、中国诗歌网、中国作家网、凤凰网、《人民铁道报》《中国铁道建筑报》《夜郎文学》等各类报刊和网站媒体。公开出版有29万字散文集《我们的风花雪月》获第三届国际东方散文奖“一等奖”。
春天的工地是一幅美丽的画儿
春天在诗人的笔下是一首首优美的诗篇,春天在歌唱家的口中是一曲曲动听的歌曲。然而,春天的在我们筑路人的眼里更是一幅幅诗意盎然的画儿。
春天的工地是一幅意味隽永的山水画。春风习习,她轻轻地吹动,把温暖送给大地;春雨柔柔,她轻轻地飘洒,把绿色送给原野。春风穿过绿油油的菜地,穿过密密麻麻的树林,穿过幽深寂静的山谷,穿过一座又一座山峰后,和春天一起到达我们热闹的工地。最是一年春好处,工地烟柳如蕾丝。春天的故事甫一唱响,我们早已开始新一年的“春耕”。在春天宽阔的工地上,每一个节点目标的实现、每一个施工纪录的刷新都升腾着振奋人心的希望,每一张设计蓝图都给予我们更加坚定和执着的信念。不信你看,春姑娘优雅地拿起她的调色板,已经在给我们描绘一幅春天的富春山居图。工地围墙上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是工地上春天的眼睛,那桥梁灌注现场一个个忙碌的身影,是工地上春天的音符。春天在劳动者矫捷的身躯里萌动,春天在不舍昼夜拼搏奉献者的汗水里沸腾。工地上企业文化的标志牌耀人眼目,“青年突击队”、“党员先锋岗”无处不在。梁场人们的劳动成果与大自然的精巧无一不使人倾心,工地四周呈现一片勃勃生机。包括嫩嫩的绿色包裹着嫩黄色无一不妥帖;细细的柳条轻轻拂过洁白如玉的箱梁,很整齐,很美丽,像春姑娘专门为她设计的新发型;小燕子如剪的尾翼一遍遍划过带着花香的空气穿过如金刚般的龙门吊,好像把自己的活泼可爱全送给了春天。暮然回首,工地上栅栏边花朵争相齐放,野白菊,牵牛花,蒲公英,紫丁香……山花变成了花的海洋。我们闻到了弥漫萦绕的清香,倾刻整个工地便成了花香的世界。还有,蓝蓝的天空、淡淡的白云、暖暖的太阳,高耸的桥墩旁潺潺流淌的小溪,工地上建设者吼起了响亮的号子像云雀响彻大地,高楼大厦平地而起,工厂中机器兴奋地隆鸣,箱梁的蒸养棚外升起袅袅的“炊烟”,深挖的地基里的土壤散发着春的气息,随处可见热切的面庞,小伙子们在忙碌传递图纸和表格……这些组成了一幅欣欣向荣的工地春天的别样图景。
春天的工地也是一幅风情万种的花卉画。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在和煦的春风中,谁说女子不如男,可爱的工地女巾帼不爱红装爱工装,深蓝与橘黄的工装是她们的战袍,安全帽是她们的头盔,她们不停地的在梁场里奔忙着要与男职工在技术和能力上比个高低,展现她们的风采。女孩爱美之心的天性使她们还要在春季舞会中与梨花、杏花一比舞姿。张拉班的油泵此时发出悦耳的轻响,几朵花瓣飘落在她们操作的机械旁,一名女工似白玉兰花的巧手拾起这春天爱情的信物,有一点羞涩,有一点喜悦,芳香顿时荡漾在心头,俯拾一地相思。试验室的小屋前,深浅不同、色若凝霞的桃花争妍斗艳,温润娴静的气息朦胧在这些此时正在做试件的铿锵玫瑰身上。瞧,这些“花儿”,粉红粉红的身姿是多么的娇艳!
春天的工地更是一幅意境悠远的写意画。不必过多渲染,只需要在水墨深处行走,且歌且寻。于是,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雨中观看工地,更有一种别样的韵味。烟雾霏霏,小草远看似青,“田园春光”无比绚丽。车间,板房,车棚……吊车云天下耸立,彩钢棚整整齐齐。让你不知不觉中,就会步入戴望舒期盼的烟雨迷蒙的雨巷中,亭亭玉立的塔吊沐浴在春雨里与柳树随风而舞,机器声轰鸣如故,只是劳作的人群在雨雾中不知什么时候换上了军绿色的雨衣。一洼洼的春水在他们从容的步履中被踩得啪啪作响。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时的初春细雨,虽不似朱自清描述的“像牛毛、像细丝、像花针”,但一点也不缺少温柔、细腻的风格,洒落在这些筑路人的脸上,他们在这里栉风沐雨、迎接一轮又一轮火红的太阳,风餐露宿也快乐、诞生一个又一个奇迹。雨后工地的春景,雾霭薄笼,碧瓦晶莹,年轻的技术员架设着仪器正在测量,专注的眼神顾不上身上的雨水还没干透,工地上新的一轮劳作的号子此起彼伏好像要把车间的屋顶掀将起来……
春天的工地还是一幅色彩丰富、立体质感强的油画。返青的远山,金黄色的油菜花菜地,清澈的河流,乌瓦白墙的村庄,还有各色彩旗招展,蜿蜒蟠曲延伸的铁龙被我们平凡而伟大的劳动者牵着翻过一岭又一岭,跨过一条又一条河流。工地上挥舞着巨大手臂的的挖掘机,白色的混凝土泵车,黄色的装载机,工人们穿梭去往,粗犷的线条表达内在激情。他们抬一捆钢筋,擦一把汗水,钢绞线是他们弹奏春天的琴弦;有力的手掌里,焊枪和弯筋机用绚丽的焊花和咔咔的机器声在雕琢一件件艺术品……不但给这幅油画的意境与情调增色,还烘托出色彩的气氛和艺术的主题。黄昏,晚霞红了,工地上光影五彩斑斓,拖曳出还在忙碌欣长的身影,蓝白相间的板房和车间凹凸有致,高高耸立的拌合站上镶嵌的“诚信、创新永恒,精品、人品同在”鲜艳夺目,满是霓虹和流萤逐渐取代夕阳,只见繁星四起、布满苍穹,增加这幅油画的明亮度和华丽感强烈的色彩……
春天的工地这幅多姿多彩的画卷一样有春之境的美妙,春之色的绚烂,春之味的浓烈,春之声的和悦。我们筑路人置身其间手握“画笔”,把天堑连结起来,把城市与城市连接起来,把今天与明天连接起来,把理想和现实连接起来,共绘一幅幅锦绣多彩的别样春之画卷。
山歌好比春江水
“好花红来好花红哎,好花生在刺梨蓬哎,好花生在刺梨树哎,哪朵向阳哪朵红哎。隔河望见艳山红,七十二朵做一蓬,想着哪朵摘哪朵,都是那朵艳山红。好久不到花坡来哎,朵朵鲜花遍坡开……”这首脍炙人口、旋律优美的《好花红》山歌就出自我的家乡黔南惠水一带,那里被誉为“好花红”的故乡。在那里还有许许多多这样从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原生态山歌,在青山绿水间,在广阔的田野山林间,在苗寨、布依族山寨飞扬荡漾着,撩动着人们的心弦。
贵州的山歌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和地方特色,比之黄土高坡信天游的粗犷和江南婉约的小调更具有明快清雅的质感,用朴实的语言演绎着内心的真诚,抒发了人们对生活的信念,对爱情的向往和对自然界的认识。所谓山歌就是大部分不在家里唱,走出吃饭睡觉的家,就是山歌的天下了。山歌一般是农村青年交友的一个重要途径,以边舞边唱和集体对唱的形式,在单独的对唱中,有的还会口含着树叶吹出悦耳动听的曲调。在口语表达上一般是采用赋比兴、富含即兴创作的手法,韵律铿锵,自成一格,主要是以爱情为主线。
六月六的起源,深植于贵州山地农耕文明的沃土,此时水稻扬花抽穗,丰收在望,是农事承前启后的关键节点。祭祀田神、水神、社神,感念自然的慷慨馈赠,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是节日最核心的祈愿。“六月六”是一场关于感恩、祈福、爱情与生命力的交响曲在黔山秀水间奏响。“六月六”是那里重大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村村寨寨,家家户户打米粑,包五色的粽子,宰猪杀鸡,品尝五彩斑斓、清香扑鼻的花米饭,体验长桌宴的热闹氛围,品尝血豆腐、腊肉、酸汤鱼等地道风味。中年男子聚集在村寨中开怀畅饮,年轻人则身着盛装,寻一处宽敞的坡地,吹奏木叶竹笛、弹奏三弦,拉二胡,举行对歌,丢花包等活动,结识意中人,尽情欢乐。那真是花的世界,歌的海洋,狂欢的节日。由于村落彼此相对独立,处于婚嫁年龄的陌生男女需要用对歌的方式拉近距离增进感情,所以在寨子里每当有外村的小伙子来唱歌约会本村的姑娘,全村上下都非常欢迎,类似活动则被称为“对山歌”。
我童年的记忆中,在当地,过去汉族与苗族和布依族祖祖辈辈和睦相处,相互尊重,但相互间是不会通婚的。现在许多青年男女思想较开放,相互交往和发展到婚嫁又另当别论。那时,汉族姑娘的头饰上是用一张漂亮的头巾盖在头上,一根粗大的用五彩斑斓的毛线装饰的辫子盘绕固定住头巾,衬托出红晕的脸庞愈加俊俏,衣裳一般都是蓝色侧襟布扣,绣有各种花鸟图案的围腰,束住腰肢使得姑娘们更显得婀娜多姿,手里时常捏着一块绣花的手巾半掩住羞红的脸蛋。已婚妇女就把那根辫子放进头巾里了,这就是姑娘和已婚妇女的区别。而苗族姑娘的衣裳的肩部、裤脚、袖子的许多部位镶上许多花边图案。布依族姑娘们大多以深蓝、浅蓝颜色为主,并绣有花朵图案。体现崇尚自然、和谐共生的体现,而各种图腾纹样,表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款式风格不同、颜色深浅不一的布依族服饰,都被称为“布依蓝”,布依族小伙子多是对襟短衣。汉族的服装布料都是市场上买来的蓝色咔叽布,苗族和布依族衣服布料多是自家纺织的。传统染布是用蓝靛、蒿枝、青杠树皮等天然植物材料作为染料,把布放进已配好染料的染缸中,黑里透着亮色散发着植物的香气,浸染后呈现都是那种浅蓝色。现在这些漂亮服装只有在举行的文艺表演活动中和在年纪偏大的人群中才能看见了。现在的小伙子一色的皮夹克,西装,牛仔裤,而许多的姑娘们的打扮与城里的时髦女郎无异。时代在变化,现在他们都有一套本民族风格款式的民族服装,重大节日穿出来。
那时,每当乡镇的集市散场后,月明星稀,微风轻拂的夜晚,从各个山坳上、山坡上隐隐传来了阵阵悠扬的歌声,那是小伙子和年轻的姑娘,在举行对山歌的比赛。因为这里四乡八镇都有集市。现在的乡、镇政府那时叫做公社,各个公社的集市叫做赶场。如果是在农闲时节,他们并不急于回家,三个一伙,五个一群,盘缠可以不带,但腰里别着的那一支笛子一定是要有的,条件好点的手腕上还带一块机械表,他们相约一起同样喜欢对山歌的姑娘们迈开双脚到处赶场。那时村里的一群小伙子一出去就是个把月才回来,因为四村八寨都有亲戚老表,淳朴和好客的民风无论走到哪里吃饭住宿都不用发愁。用他们的话讲:耍到哪里天黑到哪歇。村里许多人的媳妇,就是通过这种方式的沟通了解后相互产生爱慕之情被娶进家门。当然也有个例,有的小伙子不知走过了多少个村寨,赶过了多少个场,吹烂了多少支笛子,唱了多少场山歌,约会了多少个姑娘,人过了三十好几了还是光棍一条,人家姑娘不是嫌他人才一般,就是嫌他在歌场上笨嘴笨舌没能赢得她们的芳心,尽管他家里也有几排大瓦房,有几块肥田,最后也只得将就娶了一个相貌一般甚至可以说是丑陋的姑娘了事,到现在还成为人们的笑柄。男女方相亲后,托媒、问亲、要八字、过礼,这是婚嫁的基本仪轨。有的风流倜傥,结了婚还不“收心”,还在到处赶场唱山歌,被媳妇发现后一顿狠批,只得老实下来。有一次,寨子里有一家来了亲戚,其实是几个年轻的姑娘,她们都是唱山歌的“百灵鸟”,在山歌比赛后,寨子的小伙子们败下阵来后心里不服气,连夜打着手电筒翻山越岭去另一个村子请来了几个小伙,在堂屋或火炕旁,经过三天三夜对山歌的对决,最后握手言和。那时人们对山歌趋之若骛,如痴如醉的热闹场面,今天的人们是不可理喻的。有的年轻时也是一个“百灵鸟”,后来结婚后就不唱了,我小时候那时看见寨子一拨又一拨的年轻姑娘们在闲暇时来向“百灵鸟”们请教,学唱山歌,记歌词。
在那里,钟灵毓秀的山山水水和从小的耳濡目染孕育了许许多多这样的“金凤凰”“百灵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某一天,一个山村里炊烟袅袅,山坡上的牛群在悠闲地啃着青草,田坝里的金黄的谷穗已经熟透,人们正忙着收割,把一束束谷穗高扬着然后摔打在在搭斗里,随着一阵阵砰砰的声音,一粒粒金黄的稻粒脱落在搭斗里,就像人们信手拈来的山歌在跳跃欢呼。这时,山坡上随着凉爽的山风飘来了一阵阵悦耳动听的山歌,珠圆玉润,跌宕起伏,宛如天籁之音。人们都停下了手中的活,屏息聆听,歌声时而婉转清脆如黄鹂,让人们感觉就像喝了甜甜的黑糯米酒,如痴如醉,浑身舒畅无比;时而歌声转而忧郁,闻者动容。这一幕恰好被从北京来这里采风的几位歌唱艺术家们听见,被悠扬的歌声深深打动。山坡上唱歌的是一个苗家少女,后来她被送到中央音乐学院进修,还到海政歌舞团唱歌。惠水有一处叫做“燕洞奇观”的风景区,洞里一条小河悠悠地流淌,吊满着奇异的钟乳石,今天经探明溶洞有十二公里的长度,真是别有洞天,最为独特的是里面栖息着成千上万的白尾燕,每当早晨和傍晚的时候,密密麻麻的的白尾燕飞进飞出觅食,景象煞是壮观。这个成名后的苗家少女有一回她还从北京回来过家乡,她站在生她养育过她的土地上,站在燕子洞前,激情演唱,飞过头顶的是那蔚为壮观的燕子,精彩演绎被拍成了影像,这个苗家少女的名字叫做罗秀英,被称为苗岭一枝花,著名女高音歌唱家。
如今这里,随着时代的发展,年轻一代的男女到谈婚论嫁的年龄,沟通的方式多种多样,通过自由恋爱,上网有QQ和微信,电话里可以发送信息,街上有电影院、公园、酒吧。对山歌的这种方式也渐渐失去了土壤,政府部门也意识到保留和延续这种原生态歌谣的迫切,于每年举行了各种各样的“艺术节”“山歌巡游”活动,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已蕴涵有其它的色彩,感受不到那种原汁原味了。其中对山歌就是各种活动的一项重头戏,大部分都是一些年龄偏大的大叔大妈在打擂,他们实际上是在缅怀过去的青春岁月。在你方唱罢我登场中鲜见年轻人的身影,不禁让人怀恋起那些山歌好比春江水的如歌岁月,顿时耳畔仿佛又响起了那些渐渐远去的歌声:
男:太阳出来照白岩,金花银花滚下来,金花银花我不爱,只爱情妹好人才。
女:太阳出来照半坡,金花银花滚下坡,金花银花我不爱,只爱情哥好山歌。
男:月亮弯弯两头钩,两个星宿挂两头,金钩挂在银钩上,郎心挂在妹心头。
女:月亮弯弯两头尖,两个星宿挂两边,金钩挂在银钩上,郎心挂在妹心头。
男女合唱:月亮出来亮堂堂,犀牛望月妹望郎,郎有心来妹有意,有心有意配成双。
……
-
·叶建华|相伴诗书追雅韵 悠然践梦逐安康2024-10-31
-
·远古的呼唤,筑梦新时代 ——辜慧龙书法作品展在广州市青年文化宫隆重开幕2024-10-31
-
·张海东:第七届中国当代实力派优秀作家2025-07-16
-
·朱锡荣:第七届中国当代实力派优秀作家2025-07-16
-
·常玉玲:第七届中国当代实力派优秀作家2025-07-16
-
·王爱玲:第七届中国当代实力派优秀作家2025-07-09
-
·吴明:第七届中国当代实力派优秀作家2025-07-08
-
·耿洪亮:第七届中国当代实力派优秀作家2025-07-08
-
·曾祥福:第七届中国当代实力派优秀作家2025-07-06
-
·胡传中:第七届中国当代实力派优秀作家2025-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