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理论与实践——从《易经》看中国古代哲学思维方式
更新时间:2025-05-13 关注:2544
文/王宏生 董红霞 李昱良
近年来本人潜心学习《道德经》《易经》等国学文化,尤其是对《易经》颇感兴趣并致力于学习实践。我先后拜访多位名师并得亲传点拔,积极学习研究易学理论,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对《易经》的科学性、哲学性、实用价值有了一定的认知和感悟:笔者认为《易经》是中国文化的源头活水,承载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独特的思维方式。《易经》在宇宙观、人生观、方法论等方面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思维特征,揭示了易学对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深远影响,以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哲学精髓,为当代哲学研究和文化传承提供有益参考。
《易经》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思维方式;阴阳观念;变易思想
一、《易经》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易经是中国古代先民智慧的结晶,历经数千年传承,其思想渗透于中国文化的各个领域。从哲学角度而言,《易经》构建了一套独特的思维体系,不仅为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塑造了中国人特有的认知世界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深入研究《易经》中的哲学思维方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哲学的内涵和特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易经》的 基本内容与结构
《易经》由《经》和《传》两部分组成。《经》主要包括六十四卦的卦象、卦辞和爻辞,以阴阳符号(—、 - -)组合成八卦,八卦两两相重构成六十四卦,每卦对应特定的卦象和文字说明,用以象征自然、社会现象及人事变化。《传》则是对《经》的解释和发挥,包括《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文言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统称“十翼” ,其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易经》的哲学思想、文化内涵和应用方法。
三、《易经》中的哲学思维方式
1、阴阳观念与辩证思维
阴阳是《易经》的核心概念,它代表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两种力量或属性。如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男为阳,女为阴等。阴阳并非绝对孤立,而是相互转化、相互制约,共同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秩序。
2、《易经》是 辩证思维的体现
《易经》通过阴阳的相互作用和变化,展现出深刻的辩证思维。六十四卦的变化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对立统一规律,如泰卦(乾下坤上)象征天地交泰、通顺和谐,而否卦(坤下乾上)则表示天地不交、闭塞不通,二者相互对立又相互转化,揭示了事物盛极必衰、否极泰来的道理。同时,爻辞中也充满辩证智慧,如“亢龙有悔”,表明事物发展到极端就会走向反面,告诫人们要把握适度原则 。
3、变易思想与发展观念
变易的内涵:“易”有变化之意,《易经》认为宇宙万物皆处于永恒的变化之中,“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这种变易并非杂乱无章,而是遵循一定规律,卦象的变化和爻辞的解释都反映了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和趋势。
4、《易经》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规律
《易经》通过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观察,总结出事物发展的阶段性和周期性。如乾卦以龙的活动为喻,从“潜龙勿用”到“飞龙在天”再到“亢龙有悔”,生动展现了事物从萌芽、发展、鼎盛到衰落的过程,体现了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启发人们顺应变化,把握时机,促进事物的良性发展。
5、《易经》的象数思维与直觉体悟
象数思维是《易经》独特的思维方式,它通过卦象和数字来表达事物的性质和关系。卦象是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高度抽象概括,具有象征意义,如坎卦(☵)象征水、险陷,离卦(☲)象征火、光明等。数字在《易经》中也有特殊含义,与卦象相互配合,用以推算事物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
《易经》直觉体悟在理解中的作用
由于《易经》的象数符号系统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象征性,需要借助直觉体悟来理解其深层含义。古人通过长期对自然和生活的观察,形成了对卦象和象数关系的直觉认知,从而领悟其中蕴含的哲理和智慧。这种直觉体悟并非凭空臆想,而是建立在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对事物本质的深刻洞察基础之上,有助于突破理性思维的局限,获得对宇宙和人生的整体性认识。
《易经》的整体思维与天人合一观念
《易经》将宇宙万物视为一个有机整体,六十四卦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每一卦、每一爻都与其他卦爻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同时,《易经》还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世界视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认为它们遵循共同的规律,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天人合一观念的形成与影响
基于整体思维,《易经》发展出天人合一的观念,认为天与人是相互感应、相互融通的。人类的行为应顺应自然规律,与天地和谐共生,否则将受到自然的惩罚。这种观念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化,成为中国传统价值观的重要基础,引导人们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对中国古代的政治、伦理、艺术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易经》哲学思维方式对中国古代哲学的影响
1 、对儒家哲学的影响
儒家哲学深受《易经》影响,孔子晚年对《易经》爱不释手,“韦编三绝”。《易经》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学为儒家所吸收和发展,如《易传》中强调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成为儒家倡导的君子品德和人生追求,激励着人们奋发向上、修身立德,在儒家的伦理体系构建和人格塑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2 对道家哲学的影响
道家哲学的核心思想与《易经》也有相通之处。道家的“道”与《易经》中的形而上之道相契合,都强调宇宙万物的根源和本质。道家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这与《易经》中的天人合一,顺应自然规律的思想一脉相承,道家对自然和宇宙的深刻思考,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易经》的哲学思维方式,丰富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内涵,是对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发展的推动
3、《易经》的辩证思维为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后世哲学家在此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完善辩证理论。如老子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庄子的“齐物论”等思想,都体现了对《易经》辩证思维的继承和发展,使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展现出独特魅力,对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五、《易经》哲学思维方式的现代价值与启示
1 、在现代哲学研究中的价值
《易经》独特的哲学思维方式为现代哲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研究视角。其阴阳观念、变易思想、整体思维等,有助于现代哲学拓展研究领域,深化对宇宙、人生、社会等问题的认识,为解决现代哲学面临的困境提供新思路,推动哲学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2 、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启示。
在现代社会,《易经》的哲学思维方式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具有重要启示。其变易思想提醒人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勇于创新,积极适应时代变化;整体思维和天人合一观念有助于人们树立全局意识和生态意识,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辩证思维则教导人们正确处理矛盾和问题,保持理性和平衡的心态,提升应对生活挑战的能力。
六、结论
综上所述得出以下结论:
1、《易经》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经典,蕴含着丰富而深邃的哲学思维方式。
2、阴阳观念与辩证思维、变易思想与发展观念,
3、象数思维与直觉体悟、整体思维与天人合一观念,构成了《易经》哲学思维的独特体系。
这些思维方式不仅对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塑造了儒家、道家等哲学流派的思想特质,推动了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的进步,而且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与启示,为现代哲学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源,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有益指导。深入挖掘《易经》的哲学思维内涵,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当代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对《易经》的研究和阐释,使其古老的智慧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
上一篇:刘天德|母爱
-
·叶建华|相伴诗书追雅韵 悠然践梦逐安康2024-10-31
-
·远古的呼唤,筑梦新时代 ——辜慧龙书法作品展在广州市青年文化宫隆重开幕2024-10-31
-
·刘天德|母爱2025-05-13
-
·易学理论与实践——从《易经》看中国古代哲学思维方式2025-05-13
-
·安阳西连锁品牌加油站母亲节暖心献礼 传递爱与关怀2025-05-12
-
·孟黎明:延水汤汤流雅韵 ——赴延安访友记2025-05-09
-
·河南安阳:北关区强化“三资”管理 护航乡村振兴2025-05-09
-
·刘天德|三遇长城2025-04-30
-
·“金盾司法学校杯”首届黄河口全国新诗邀请赛揭晓2025-04-28
-
·殷都区人民医院开展护理人员礼仪培训,塑造优质服务形象2025-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