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企业有序分批复工保供应

2月7日,四川省遂宁市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康达卫生材料有限公司的员工正在生产一次性医用口罩。 钟 敏摄(中经视觉)

编者按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错峰返程,分批复工”的整体要求,各地相关企业已逐步开始有序复工。其中,涉及民生方面的零售、服务型企业在疫情期间始终坚守岗位,提供物资保障。与防疫有关的制造业企业也提前复工,为防控疫情贡献力量。

目前,各地企业已经根据不同的行业特点进行复工或延迟复工安排,实现企业抗击疫情、支援前线、安全生产“三不误”。

福建:

应急物资企业全面复工复产

本报记者 薛志伟

“昨天生产了1200套基础防护服,今天生产了1500套。”2月2日,福州春晖制衣有限公司总经理秘书黄露明告诉经济日报记者,截至2月1日,企业到位员工75名,开工4条生产线,日产1200套基础防护服。

作为福建省专业防护服生产商,福州春晖制衣有限公司针对抗击疫情防护服需求的增加,紧急转产医用防护服。连日来,该企业通过发放复工补贴等举措动员工人返厂,同时生产管理人员取消休假。目前,复工人员大部分都是福州本地人和少部分没有回家的外地员工。黄露明表示,现在每天的生产量都在递增,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迅速转产生产合格的医用防护服,为抗击疫情服务。

春晖制衣只是福建复工复产企业的一个缩影。“当前福建省有生产能力的口罩、防护服、消杀液等应急物资生产企业已全面复工复产,口罩产量已大幅提升,消杀液目前可基本保障市场需求。”福建省工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兰文说。

疫情发生以来,福建省高度重视应急物资生产供应。1月30日下午,福建省委书记、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于伟国,福建省省长、领导小组组长唐登杰等来到企业车间,现场指导推进企业转产工作,要求企业在保证基础防护服生产的同时,紧急转产医用防护服,建设洁净生产车间,力争半个月内完全投产,实现日产医用防护服2000套。

位于福清市的爹地宝贝股份有限公司在1月29日已启动一条现有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预计2月17日投产,每天可生产民用口罩70万只。计划新购置4条生产线,其中N95生产线2条、一次性医用口罩生产线2条。目前,企业已预付设备定金50万元,预计2月20日完成车间结构改造,3月底设备到货,4月15日4条生产线完成安装调试,开始生产。届时可新增产能N95口罩15万只/天、一次性医用口罩25万只/天。

“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复杂严峻,口罩、防护服等医疗物资十分紧缺。春晖制衣有限公司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原材料的极其短缺,公司动员了所有的可用资源调配原材料,争取平稳有序生产。”黄露明说。

对此,兰文表示,为抓好应急物资保障工作,满足企业生产需要,福建省首先成立医疗物资保障组,每天全力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遇到的原材料供应与运输、员工不足等困难问题,千方百计提高产能产量。同时,督促落实企业满负荷生产,福建省工信厅派出3个工作组蹲点地市督促落实工作,向15家重点应急物资生产企业派出第一批驻企特派员,“一对一”盯企业、“一对一”帮助企业解决困难问题,争取在最短时间内迅速开工,已开工企业尽快达产,达产企业想方设法扩大产能。

新疆:

生活必需品企业开足马力

本报记者 乔文汇 马呈忠

当前,新疆各地严格落实各项防疫措施,在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同时,持续服务企业运行特别是日用品企业复工生产。

“企业生产没受影响,产量还大幅提升,1月份产量比去年同期提高了40%以上。”新疆恒安纸业有限公司里一派忙碌景象,13条生产线全部运转。公司总经理刘全辉说,企业所在的昌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环保、安监等部门陆续来了解情况,帮助解决生产难题。

位于库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新疆康福源面业有限责任公司,从1月27日起复工生产。现在每日生产270多吨面粉供应库车市,库存量保持在1000吨左右。总经理亚森江·库尔班说,政府对复工生产提供了充分保障,协调配送防护衣、消毒液、口罩等防疫物资,以及各类生活物资。

新疆昌吉娃哈哈乳业有限公司也在加紧生产。该公司总经理潘建军告诉经济日报记者,1月份生产近70万箱产品,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最近更是开足马力,并保证产品质量不降。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新疆新天骏面粉有限公司调整生产计划,启动全部生产线并24小时运转。“现在库存比较充裕,除供应所在的额敏县市场外,产品还销售到乌苏、沙湾、奎屯、石河子等地。”公司工程师李建国说。

新疆一些企业着眼上下游联动,力保原料不断供、供应不断货。“我们取消了原休假计划,全负荷加工面粉。”新疆仓麦园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宏友坦言,目前企业受疫情影响不大,但后期可能会出现不确定因素。如果一些饲料厂、养殖场不能及时开工,麸皮等将会积压,届时将面临仓储和资金压力。“不过,我们正联系下游企业,推动抱团发展。”

作为包装用品生产企业,新疆华盛坤包装有限公司千方百计保生产。公司办公室主任黄新红表示,“我们的生产关系到下游企业,保运转不仅是为自己,也是为整个产业链,因此将全力满足客户需求”。

陕西西安:

近百企业加班供物资

本报记者 张 毅 雷 婷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西安泰豪红外科技有限公司全体员工放弃休假,加班加点生产出了500套红外测温热像仪,为7个省份近20个城市的火车站、汽车站、医院及其他人员密集场所防控冠状病毒所采用。

经济日报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西安已经有近百家科研单位和相关企业放弃了春节假日,奋战在支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其中,西安高新区积极发挥区内企业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的生产和研发优势,紧急征集一批针对新冠病毒防治具有显著作用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并确定给予最高500万元的资金支持。

截至目前,已有陕西脉元生物科技、陕西巨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西安艾凯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等27家企业申报高新区科技攻关项目。其中,以诊断和治疗相关产品研发为主的西安金磁纳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正在加快研制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以及新型冠状病毒N蛋白检测试剂盒,完成了实验方案设计和论证,并且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研发已有初步结果。

科研攻关争分夺秒,物质保障也有条不紊推进。在西安国际港务区西北现代医药物流中心,记者看到陕药集团派昂医药公司的员工们正在配送药品。陕药派昂医药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玮表示,“我们在1月22日启动疫情防控应急预案,成立了日均100人以上的药品应急响应保障队伍,全力以赴做好药品物资供应保障,加强防疫应急物资统一联动,最大程度满足医疗机构以及民众对药品需求”。

除此之外,爱菊粮油、东方乳业、京东“亚洲一号”等一大批食品企业也放弃了春节休假,全力保障全市群众的物资供应。爱菊粮油工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刘冬萌告诉记者,目前该集团共完成了油脂55270吨、小麦63000吨、面粉2819吨、大米3000吨的物资储备。满机能生产可保证220万人/天,包子、馒头等主食可保证20万人至30万人/天的供应量。

四川宜宾:

龙头企业加快生产紧缺物资

本报记者 钟华林 通讯员 李丽龙

连日来,四川宜宾市迅速利用本地几家龙头企业的独特资源,加快生产防控物资。整个春节假期,相关部门及生产一线的人员没有休息,一直忙于协调和生产。

“我们根据疫情变化,提前预判防控疫情需要大量的消毒液,提前做好了转产准备。”天原集团副总裁陈洪介绍,该企业的化工车间从1月30日起转产次氯酸钠消毒液。企业连夜生产,截至2月4日累计生产消毒原液219.45吨。

“现在处于特殊时期,作为国企,有更大的社会责任,所以我们不计成本,生产出的25公斤桶装消毒液以每桶40元的价格供给有关部门统一调配。”陈洪表示,目前天原集团每天能生产几十吨消毒液,可保障整个宜宾市场的需求。

五粮液集团发挥优势,保供100吨消毒酒精。截至2月4日,累计调配15吨。其旗下的国药宜宾制药公司负责生产金莲花口服液、散寒口服液、生脉注射液等急需药品。截至2月4日,公司生产包装金莲花口服液3.25万盒。

五粮液集团旗下的圣山制衣公司负责生产防护服。除了提供防控用品,五粮液集团还向武汉市慈善总会捐款3000万元,用于支持当地抗击疫情,并向省内捐款5000万元,支持抗击疫情。截至目前,该公司累计为抗击疫情捐款9200万元。

面对紧缺物资口罩的供应不足,丝丽雅集团承担了生产口罩的任务,该集团拥有全球最大的粘纤生产制造基地,以生产纺织原料为主。该企业3吨原料于2月4日到厂,可满足约150万只一次性口罩的用量。

目前,五粮液集团、天原集团、丝丽雅集团还在积极协助采购防控物资。其中,五粮液集团采购的一次性口罩10万只已移交宜宾市工业和军民融合局。丝丽雅集团采购的30万只一次性口罩已移交工军局5.2万只。目前,这几家龙头企业仍在积极利用国内外商业伙伴关系采购口罩和防护服等紧缺物资。

为全力加快疫情防控物资生产,宜宾市政府办公室于2月2日出台《加快疫情防控物资生产调度十二条措施》,明确要求各区县政府要及时安排应急物资采购资金,加大采购N95口罩、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医用口罩、医用连体防护服、医用防雾护目镜、红外体温检测仪等疫情防控急需物资力度。

同时,对生产疫情防控物资的相关生产企业和员工加班工资给予补助,对有关生产企业其产品税收予以减免。

2月4日,宜宾召开全市工业企业复工复产工作会,分析疫情发生后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并谋划稳增长举措和激励措施,确保企业生产和社会秩序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