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11”商家卖货难觅直接打折 预售模式“坑”不少距今年“双11”还有两周。与往年主要靠拼手气、拼网速的玩法不同,今年“双11”期间,“剁手党”们要想买到物美价廉、心仪已久的产品,还要比拼智力、体力。 网友们登录天猫、京东、网易严选等APP或网店发现,今年众商家促销活动的内容纷纷推陈出新,规则更加复杂。例如预售、定金膨胀金、各类满减红包、直降红包、返现券等优惠券以及7天或30天保价政策……网友们纷纷吐糟:“简单粗暴的直接打折活动已经很难见到了,买个百十元的东西,得花几个小时研究各类规则”、“没有‘奥数’功底已不敢应战”。 商家预售模式“坑”不少 电商促销时段疯狂刺激的购物行为,被戏称为“剁手”。然而,今年促销规则越来越复杂,不做足功课,很难获得较大幅度的优惠,想“剁手”并不容易。北京青年报记者发现,今年一些商家新推出的“预售模式”,因公示的规则不明示、不退不换等内容,引发消费者集体吐糟。 消费者王女士说,往年把喜欢的产品放入购物车,等到“双11”零点,迅速下单、支付即可。今年玩法不一样了,第一波预热活动是预售,参与之后才发现简直全是“坑”,各个商家做起了“预售”,不仅规则难懂,而且设置了很多限制。 第一个陷阱是预售的商品必须单独购买,无法合并订单,获得优惠幅度并不如想象的大。王女士在天猫首页看到“双11快乐、定金最高翻五倍”的促销链接,点击后进入全球狂欢节页面,里面显示内衣预售,定金1.5倍起。其中,她常购买的黛安芬品牌在促销,里面分为3个主会场,分别是“双11”尖货预售、“双11”精选套装会场和“预”享3倍惊喜尖货降活动。她需要购买的内衣在不同活动里,放入购物车后被生成不同的订单,一直无法凑够所需要的满减金额。想要得到优惠,需买一些并不需要的东西“凑单”,实际上并未省钱。 第二个陷阱是用“券”限制多,既不明示也不同意退款。最“坑”是预售的“满599元减100元券”,需要网友支付9.9元购买。王女士告诉北青报记者,商家设置的限制太多,完全超乎想象。例如,此券只在预售的款式才能用,可选择品种极其有限,咨询后商家才告知,券只能买同款产品、同颜色、同型号才可以使用。 北青报记者看到,该券已售出2677件,有276条点评,负面评价居多。有网友质疑商家虽然在售券页面未写具体使用规则,但却强硬地写明“不支持退货退款”“买家若误删优惠券,本店均不做任何赔付处理”。还有网友反馈称:“看主页上宣传支付尾款可用优惠券,于是预售款按照规则凑到了满减100元的,然后咨询客服被告知这个优惠券只支持‘单笔且同色同尺寸同款式’满599元。严重误导消费者,博取眼球,让人坠入陷阱”“花9.9元买的券我宁愿不用了,也不想连续跳坑”。 也有不甘心的消费者。名为小雨的网友则表示,“太冲动,没有看清就买了,花钱换来的优惠券不能在一个店里面合并付款用。买了不能浪费,建议大家就多买几件,然后,留下需要的,其他的到时候退货。按规则优惠券是平均的,就算买了4件,退三件,比起退货邮费,也是划算的,商家坑人在先,就不要怪消费者这么做了。” 第三个陷阱是优惠券限制人数,又公布名单,过程不透明。例如,商家规定前300件定金翻3倍,如定金25元当作75元使用,尾款只需付173元即可得到价格248元的某产品。王女士质疑说,“我购买25元定金,然而并不确定这笔钱能获得多少实惠。如果‘双11’时,参加活动的产品不是心仪的东西,或优惠力度不如预期,我只能放弃购买,这定金就打水漂了。” 红包种类繁多记不清用法 “双11”网购攻略、囤货清单、“剁手”指南,没有“奥数”功底不敢应战。 资深“剁手党”小萌发现,原来打折、抢红包,最复杂也就是领满减优惠券了,现在预售不说,各种红包的种类已经记不清名字和用法。 在天猫商城,传统的“红包”已经变身为全球狂欢红包、火炬红包、群战队红包、品牌狂欢城红包和线下AR红包5种。其中,火炬红包最多每人可点亮100个,火炬红包又分为普通红包、稀有红包和传说红包,普通红包金额随机,稀有红包最高111元,传说红包最高1111元。 小萌感觉简单算术不能解决问题,想要货比三家没有点奥数功底都无从下手。例如,某品牌音箱在淘宝上算后价格为499元,而且需要先交定金25元,可抵75元用,“双11”当天才能抢;京东上看,发现领优惠券直接减70元,第二天可送货。 手机和电脑比价则更为复杂。5.5英寸1080P全高清屏、4G内存32G存储、八核处理器、1200W+200W后置双摄像头……某产品天猫和苏宁易购满减50元后,最后到手价格为1249元。国美没有价格上的优惠,而是送数据线、USB小夜灯、自拍杆还有手机支架等物品。相比之下,京东除了满减30元外,还享受下单减50元的优惠,最终为1219元。 限时促销并不在保价范围 京东承诺的大家电30天“保价”条款规定得比较细,很多消费者没有认真看,误以为只要降价都可获赔。但实际情况是,拿到降价差额款非常难。 近日,有网友反映,购买的空调产品降价300元,京东不同意按照保价承诺退款。“双11”将至,购买的产品降价了,能自动获赔价差款吗? 北青报记者致电京东客服人员咨询。对方表示,首先所有的保价都不会自动赔付,需要消费者申请,并按照流程操作,再由工作人员审核通过;其次,限时促销是不在保价范围的,例如5000元的产品4700元限时促销,这个差价是不负责退款的;第三,一些图书、百货的满减活动,例如满200元减100元或者满100元减30元等都属于“返现金”活动,也不在保价范围;第四,有些活动赠送“东券”和“京券”,这两者也是有区别的,“东券”不在保价范围,而“京券”在保价范围。 购物提醒 淘宝京东优惠券不点击不生效 值得提醒的是,淘宝和京东的普通优惠券不自动生效,不点击就不生效。消费者事后希望再使用优惠券获得优惠,几乎很难操作。 例如,在淘宝店铺的普通“优惠券”需点击领取,领取后会自动在订单里优惠,结账即可获得优惠。不领取优惠券购买相同商品,可能比别人多花冤枉钱。 而在京东,优惠券也需要领取,使用时需要点击使用才生效。几位家长分别按相同的书单给孩子购买一套课外书,对比之后发现购买同样的书,价格却差6元。精明细心的孟同学妈妈,先自动获得“满100减30元”的优惠后,再到优惠券界面点击用“满105减6元”优惠券,最后的价格是130.3元;而比较“粗线条”的刘女士没有点使用优惠券,白白多花6元钱。 事后,京东客服人员表示,不使用优惠券是不能够退款的。刘女士表示,不愿意为了6元钱把书退掉,再重新购买,这样会耽误孩子用书。 官方提示 去年六成投诉直指“不实促销” 此前,国家发改委曾在《2016年“双十一”网购节综合信用评价报告》中写道,“双十一”网购节真打折已成共识。前些年纯粹打着“降价促销”旗号实际加价销售的商家行为基本杜绝。整体来看,各电商平台的大部分商品都在“双11”网购节期间采取了低价销售,即使是畅销商品,也都参与了让利促销,过往曾被质疑过的“甩尾货”等现象今年基本不存在。不仅折扣真实,降价幅度也再创新高。 去年,国家发改委受理涉及“双11”网购节的投诉案件中,促销优惠不实是消费者投诉最为集中的问题,占比62%,主要包括优惠条件限制多、优惠承诺不兑现、保价承诺不保价等。“双11”网购节促销中,存在一部分商家的优惠“暗藏陷阱”现象,比如限制使用地区、限制使用时段、限制叠加使用等,未能真实、全面地向消费者介绍相关优惠信息,引起消费者误解,造成损失。2024-08-30
-
的哥送回失物后索200元误工费 乘客不爽将其投诉多日来,灞桥区的孟先生有点烦:坐出租车时不慎落下了装有驾照和几张银行卡的包,出租车司机多方寻找到他,但在归还物品时向他索要了200元。孟先生认为,司机主动归还乘客遗失物值得称赞,但要钱的行为实在不可取。 事件回顾 的哥送回乘客遗落物品 索要200元 事情还要从10月22日晚6时许,孟先生在临潼区乘坐出租车办事说起。 “我是从爱琴海酒店附近坐的车,要到石油城去。”孟先生说,到达目的地匆忙下车后,他很快发现自己的驾照包落在了车上,里面还装着几张银行卡,但出租车早已远去。由于没有要车票,也就无从查找这名出租车司机。 孟先生说,没想到的是,第二天上午接到交警部门电话,称一名出租车司机拿着他的驾照包,在交警队查到他的信息才联系到他。“我非常高兴,赶紧买了几包烟以表谢意。”孟先生称,当他见到司机时,立刻证实了对方手中的包就是自己的,但对方看见自己手中的烟后,表示不要烟,并称拿到驾照包后曾多方寻找孟先生,并向别人支付过钱,误工等费用需要200元。“我当时心里很不舒服。”孟先生称,他认为作为出租车司机,见到乘客遗落财物应当及时上交出租车公司处理,而不是自己以此要挟乘客出钱赎回。孟先生表示,他当时除拿了几包烟外,身上并无现金,无奈提出乘坐当事司机的车到银行取钱,“他一直拿着我的包,允许我从里面取出一张银行卡后,仍然把包拿回去了,直到我取了钱给到他手里,他才把包还给我。” 乘客投诉到行政主管部门 但没有结果 事后,孟先生心里极不舒服,于是他当天就联系了当事司机所属出租车公司。 “我要求他们公司协调退钱,司机道歉。”孟先生称,公司负责人表示可以让司机退钱,并对司机提出批评,但提出道歉遭到司机拒绝,此事就此搁置。 次日,他又将此事投诉至临潼区出租汽车管理所,该所工作人员表示,他们无权强制司机退钱,更没有相关依据对司机作出处罚,建议孟先生报警。 出租车公司:要钱确实不对,可协调退钱 “我们主要对出租车行业的载客甩客、非法营运等违规行为进行规范,对于这类问题真的对司机没有制约的依据。”就此,临潼区出租汽车管理所工作人员表示,他们也曾从双方处听取事情的经过,当事司机确实在拿到包后放弃营运多方找寻孟先生,他要的是误工费,无可厚非。 据了解,当事司机老康已年届五旬,隶属临潼区某出租车公司。“要钱的行为确实不对,我们可以协调退钱,并对当事司机进行批评教育。”出租车公司刘经理表示,接到孟先生投诉时,已向其表明态度,但要求孟先生与老康见面,“三对面,我对老康提出批评,同时让他退钱。”刘经理表示,但孟先生一直没去。 当事司机:说要表扬我,次日却投诉了 “我是要了200元,但是有原因。”当事司机老康介绍,孟先生下车后另一名男乘客在后座发现了那个包,想据为己有。“我好说歹说最后给了对方50元钱才把包拿回来。”老康说,随后他放弃营运到丢包乘客下车的地方寻找失主,期间还曾与乘客目的地小区保安沟通此事,后来又跑到派出所反映,派出所建议到交警部门查询驾照信息,最终于次日上午在交警队联系到孟先生。 “我排了很长时间的队。”考虑到自己已为此支付50元,又多方查找乘客信息耽搁了营运,老孟说,这才向对方要了200元,“当时有人见证,他还一直道谢,说钱不是事儿。”老康说,对方称身上没钱,还是他拉着对方去银行取的钱,过程中,乘客拍了车号和监督卡,口口声声说要表扬他,但没想到第二天自己就因为这名乘客的投诉而被叫到出租科谈话。老康表示,事发后,他也曾查过相关法律,这类情况可以提出保管费用和误工费的要求。 对老康的说法,孟先生表示认同,称自己所说的要表扬的是对方拾金不昧、主动送回的情况,但对方应当把包上交车队处理,而不是自己拿着要挟乘客要钱,他投诉司机的正是这一点,并不矛盾。 市民声音 支持的哥:的哥主动归还行为应受到鼓励 “出租车司机行为应当受到鼓励,否则又会是另一个领域的‘扶不扶’问题。”市民郭先生认为,出租车司机的做法无可厚非,出租车司机并未藏匿或者推脱,而是主动把包先拿到手,再主动返还失主,已不仅仅是拾金不昧行为,更有着一份职业责任在里面。 郭先生表示,出租车司机在归还的途中,放弃了营运、搭上了油钱,属于助人为乐行为,至于要钱也没有问题,问题在于双方的心理是否平衡。一般按照社会习俗,往往会给予适当报酬,表达失主的感激之情,同时满足出租司机精神层面的愉悦,但前提是双方充分沟通。 支持乘客:的哥捡到乘客的东西就应该归还 “出租车是个特殊行业,拾到遗失物的性质不像大街上拾到遗失物,这涉及到职业道德素质。”市民朱先生表示,出租车司机属于公共服务人员,捡到乘客的东西就应该归还。发现乘客的遗失物,司机可以上交公司,通过公司找到失主,可避免麻烦自己,甚至还能得到公司奖励。而如果司机选择自己主动上门,最后又索要费用,那就不得不让人怀疑其归还行为的初衷。 律师观点 的哥为送还失物产生的误工费 可要求乘客支付 那么,关于返还拾得遗失物的报酬或者补偿问题,法律上有何规定? “法律上有这方面的内容,但规定都不具体。”陕西仁和万国律师事务所余伟安律师称,民法通则第七十九条规定,拾得遗失物、漂流物或失散的饲养动物,应当归还失主,因此而支出的费用由失主偿还。另外,民法通则第九十三条再次规定,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进行管理或者服务的,有权要求受益人偿付由此而支付的必要费用。的哥为送还乘客遗失物所产生的油费、误工费为必要费用,可要求乘客支付。要强调的是,没有返还拾得的遗失物要求报酬的说法;物权法也规定,权利人领取遗失物时,应当向拾得人或者有关部门支付保管遗失物等支出的必要费用,但同样没有规定酬谢数额或者比例。2024-08-30
-
葡萄酒“泡沫”渐消 打折满天飞分析称进口葡萄酒均价呈下降趋势 对国产葡萄酒低端品牌造成一定的影响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卢梦谦、林琳)国庆旺季过后,葡萄酒市场又迎来一阵“打折风”?记者走访发现,这一轮促销折扣“风力”不小,除了“买一送一”“加1元多1支”的活动外,有的葡萄酒促销价达到近5折,更有众多进口葡萄酒优惠了一两百元。有业内人士表示,进口葡萄酒市场目前处于整体价格回落、规模继续扩大的发展形势,可能对国产葡萄酒低端品牌产生冲击。 促销力度加大 昨日,记者走访了天河商圈及附近的几家大型商超,发现许多葡萄酒有不同力度的折扣,其中以法国干红葡萄酒的折扣种类和力度最大,促销中的葡萄酒的灌装年份多为2015、2016年,其中也有少量是2014年和2017年灌装的葡萄酒,也有零星几款促销葡萄酒的灌装年份更久,为2012、2013年。 更多经营者将目光瞄准了高端葡萄酒。酒类平台1919在近日宣布与富邑葡萄酒集团旗下某系列产品的中国区域独家代理商。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外国葡萄酒品牌还在不停加大对中国的市场投入,也意味着随着它们的进入,很多品牌会被慢慢挤压出市场。 不过,在朱丹蓬看来,外国葡萄酒在中国市场上通过几年的发展后也正在进入淘汰期,随着中国葡萄酒市场的普及教育逐渐成熟和消费升级,很多消费者对于外国葡萄酒的品牌甄别能力提高、专业知识有所增加,令部分外国葡萄酒品牌也在市场泡沫褪去后出现“裸泳”。 进口商更替率高 中国副食流通协会副秘书长杨征建告诉记者,2007年到2012年进口葡萄酒处于高速增长期,2013年至2015年处于盘整期,2016又进入中速增长期,目前整体价格回落、规模继续扩大:“未来的进口葡萄酒在整个中国葡萄酒市场上的比例还可能会继续提高。”同时,市场的集中度也在不断提高。有数据显示,中国市场最多一年曾有5000多家葡萄酒进口商,但换手率、更替率不断提高,个别省份一年更替率竟达到50%。杨征建称:“企业向品牌集中,品牌的作用越来越强大。” 在杨征建看来,进口葡萄酒的均价呈现下降趋势,对国产葡萄酒低端品牌造成一定的影响,而大的国产葡萄酒企业只能选择再次进行国际化的“变身”,并增强自己的“体质”。他认为,未来3-5年,进口葡萄酒还是国产葡萄酒的强大对手,而国产葡萄酒能否走出国门、找到新的主力市场,可能还有待观察。 中国首条第6代柔性 AMOLED生产线量产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段郴群)全球OLED面板面临供不应求,而柔性OLED面板更是成为抢手货,各大企业纷纷布局OLED产业。昨日,中国首条最先进的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BOE(京东方)成都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正式量产。据悉,这是全球第二条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 据了解,BOE(京东方)成都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主要应用于移动终端产品及新型可穿戴智能设备等领域的显示产品,BOE(京东方)昨日向华为、OPPO、vivo、小米等十余家客户交付了AMOLED柔性显示屏。 OLED产业规模 明年或超300亿美元 随着三星、华为等手机厂商纷纷使用OLED面板,据显示器供应链咨询公司发布的最新报告预计,全球OLED产业收入有望在2017年达到232亿美元,较前一年增长57%,2018年再增长50%,达到349亿美元,到2022年达到628亿美元。报告预计,到2019年全球OLED智能手机面板出货量将达到13.7亿台,并在2020年超过LCD面板的出货量。 上市企业业绩大增 随着OLED市场的迅速扩大,供不应求的市场需求直接给OLED产业链上的企业带来了不错的收益。其中京东方A(000725)前日发布2017年前三季度业绩快报,预计1-9月营业总收入为69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1.4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64.8亿元;TCL集团(000100)昨日发布2017年三季报显示,该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22.1亿元,同比增长5.82%;其中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9.1亿元。2024-08-30
-
苹果手机现多起闪屏和触控失灵现象 维修计划难服众原标题:苹果手机现多起闪屏和触控失灵现象 维修计划难服众 【导读】多名消费者爆料,苹果6和苹果6plus手机出现闪屏和触屏失灵的现象。对此,苹果官网发布了一份维修计划,符合条件的用户可以花费1188元进行维修。苹果直营店技术人员称,这种情况是用户摔过手机才会出现的,维修的成本在2600元左右,苹果公司已经帮用户承担了1300多元。对于这样的处理方式,多数用户并不认同。《天天315》本期聚焦:苹果公司的维修计划为何不能服众? 央广网北京10月9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天天315》报道,多名消费者爆料,苹果6和苹果6plus手机出现闪屏和触屏失灵的现象。对此,苹果官网发布了一份维修计划,符合条件的用户可以花费1188元进行维修。苹果直营店技术人员称,这种情况是用户摔过手机才会出现的,维修的成本在2600元左右,苹果公司已经帮用户承担了1300多元。对于这样的处理方式,多数用户并不认同。 《天天315》节目在近期接到多名苹果6PLUS手机用户的爆料,他们的iPhone屏幕顶部会出现一个灰色、闪烁条纹,并且手机屏幕会出现对触控没反应或反应不灵敏的问题。这个灰色闪烁条纹会随着时间变大,屏幕对于手指触控的反馈也会变得越来越糟糕。消费者们还给这种情况起了一个名字,叫“触控病”。根据消费者的说法,苹果6plus手机大多经过用户摔落或者挤压才会患上“触控病”。 用户郭先生说:“我这手机是苹果6plus,这款手机我是在官网预定的,就是刚上市的时候买的。那天手机上方就出现一个灰条,然后一直在不停闪烁,之后我就无法操控手机,打不开任何APP,也没法做任何事,有时候它会自己闪出几个窗口。我在网上搜索以后我才发现,这个问题就是叫‘IC触控失灵’,是苹果6plus先天性的一个缺陷。网上有媒体报道,说苹果6plus出现这个白屏闪烁的问题是由于在苹果6之前的手机都在芯片之间有一个金属保护膜,但是在苹果6plus产品上就没有增加这个金属保护膜,所以时间长了或者有震荡什么的,就可能出现芯片松动,出现这种‘IC触控失灵’,然后白屏闪烁的问题。” 郭先生随后在网络上查询了苹果手机“触控病”的相关资料。发现早在2016年就有大批美国苹果手机用户对此向苹果公司发起了集体诉讼。先是加利福尼亚州的三名iPhone用户对苹果提起集体诉讼,指控苹果拒绝维修“触摸病”手机。一个月后,苹果并没有公开承认这一问题存在。参与加州集体诉讼的原告数量迅速增长,仅一名律师联系的原告数量就超过了10000名。而且,美国犹他州也近针对iPhone6/6P手机“触摸病”缺陷向苹果发起了另一单独集体诉讼。 不过随着事件发酵,苹果公司在官网发布了一项维修计划。称符合条件的用户可以花费1188元将手机返厂维修。苹果在声明中表示,他们注意到部分iPhone 6 Plus多次跌落硬面且之后进一步遭受挤压导致屏幕出现了闪烁或者失灵等问题。如果用户手中的iPhone 6 Plus有上述症状,并且屏幕没有碎裂的情况下可以交由苹果维修,服务费为1188元。 郭先生说:“在2016年的时候,美国已经有多名苹果6plus的用户将苹果告上了法庭,离职的苹果前工程师说这个问题苹果是早就知道的,而且苹果应该像三星一样进行召回,但是苹果并没有采取任何措施。苹果只是推出了一项维修服务措施,这项服务措施现在在苹果官网也能看到,就是专门针对这个白屏闪烁问题的,具体措施是说只要在购买苹果6plus手机5年之内出现这种白屏闪烁的问题,苹果都可以帮助维修,但是是需要消费者缴纳1188元的维修费。” 对于这样的处理方式,郭先生并不能认同,但又非常无奈。他认为苹果公司应该为用户提供免费维修。 郭先生说:“我肯定得修,要不然我就没法用,我就得购买新机。我觉得这是完全是一个霸王条款,因为它并不是一个软件系统的故障,而是一个苹果先天性设计的缺陷,最起码应该免费提供维修。为什么它推出这个维修措施?它肯定知道这个产品出了问题。要不然的话,这个苹果手机的质保期一般是两年还是一年,它现在推出的这个服务是5年之内都可以去维修,最起码应该是免费维修。” 另外,对于维修的价格1188元,郭先生也有质疑。苹果公司并没有在这份维修计划中详细说明苹果6PLUS手机会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关于维修成本不能让消费者信服。 郭先生:“它那个维修的费用到底合理不合理呀?它一个苹果手机才多少钱?而且这是一个这么小的技术瑕疵,自己维修的话好像顶多是三四百块钱。而且苹果本来是应该自己免费、无偿为消费者来承担这个维修服务的,结果它现在还借着这个维修来又赚一大笔钱,所以我觉得它的商业道德存在很大的问题。” 记者以消费者身份致电苹果公司客户服务部门,客户服务人员对于用户反映的“触控病”问题给出的方案是关机重启和升级系统。 苹果客服告诉记者:“也有可能是你软件上的一些问题,我这边可以帮您查一下。首先您触屏不灵,出现一个断断续续的现象,这个可能跟您硬件方面的关系也不是很大。出现上述情况,您可以进行几个操作,首先您可以进行强制重启,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办法,就是说您按住HOME键,加上开关机键,两个键同时按住10秒钟,然后进行强制重启就可以了。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办法,能帮您缓解一下比如设备卡顿、偶然间出现的不灵之类的情况。我这边还有其他的方法,建议您最好更新一下系统,因为可能有时候系统版本有一些软件方面的问题,您通过更新系统这个方法,能够缓解一些小问题;这个方法您可以尝试一下。” 在记者询问另一位客服人员这份维修计划时,这位客户服务人员显得对于维修计划并不是特别了解,并且草率的告诉消费者,这份计划已经在今年的9月份结束。而事实上,计划中说只要在5年内购买的苹果6plus手机都可以视情况参加。 这位苹果客服表示:“他说的意思是苹果这边已经确定了部分苹果6plus设备在多次掉落到坚硬表面后,若再近一步受压可能会出现显示屏闪烁或其他屏幕的问题。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咱们这边可以进行维修,而且截止日期是在2017年的9月12日,所以可能已经过期了。” 有媒体报道,苹果的iPhone6和iPhone6 Plus手机的设计缺陷会影响到逻辑主板上的“TouchIC”控制芯片,意味着更换iPhone显示屏并不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带着这个问题,记者来到北京市西单大悦城苹果直营店。苹果技术人员说,苹果6PLUS手机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因为用户出现过摔落或者挤压手机才导致的,至于为什么其他款式的手机即便有过摔落也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苹果公司出于用户体验愿意帮消费者承担一部分费用。维修的总成本大约在2500元左右,用户只用付费1188元。 苹果技术人员:“这个计划里是没有单号可查的,如果您有这个闪动的感觉,您可以以1188元的价格进行维修。” 记者:“为什么这么贵呀?” 苹果技术人员:“因为是以优惠的价格。正常价格是2000多。” 记者:“为什么要优惠呀?” 苹果技术人员:“因为如果您这个设备有过摔落,会导致这个接口会松动,但是苹果出于顾客的体验,也会帮用户承担一部分责任。” 记者:“为什么会松动?” 苹果技术人员:“因为有过摔落。” 记者:“那其他的设备为什么不会有这个问题?” 苹果技术人员:“所以说苹果愿意承担一部分责任。” 记者:“那是不是硬件的问题?生产的时候就出现问题了?” 苹果技术人员:“生产中是完全没有看到问题的。是因为有过摔落,它这个问题才会出现的。” 记者:“就是这个屏幕本来是多少钱?” 苹果技术人员:“应该是主板,接口在主板上,正常的更换的费用是2688元,现在苹果以1100的价格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为您承担了1500多块钱。” 这位技术员所说的“出于用户体验”才拿出的解决方案在消费者张女士看来非常的讽刺。她现在还能回想起当初攒钱购买苹果6PLUS时小激动。但一次手机摔落之后就出现了闪屏和触屏失灵的情况。 张女士告诉记者:“我的手机是2015年年底买的,就是苹果6plus出了没多久就买了,当时非常激动,因为当时已经有很多人在用那个手机了,感觉是一次苹果的变革,从那种小小的变成那么大屏的手机,所以就跟着潮流买了一个。直到有一次我一不小心手里拿着滑到地上摔了一下,后来一锁屏再按开的时候就没反映,一个APP都没有,还有的时候明明屏幕在亮着,然后你怎么按都没有反应。我觉得修的话肯定会很贵,因为我有一个朋友也出现了这种情况,它去苹果店去问了,要一千多块钱。” 当张女士听到这份维修计划时,她显得有些气愤。 张女士说:“他还特别有理的说,要给消费者承担一半的价格。我觉得如果他要不是之前出厂的时候没有做好这些,我们消费者根本就不需要花费一千多块钱,更不需要他美其名曰给我们承担1300块钱。如果现在让我换的话我肯定不换了,我会把1100块修屏幕的钱再添2000块钱买个其他品牌,不会再买苹果了。” 消费者对于苹果6plus手机“触控病”维修成本的质疑并不是没有道理。记者在中关村一家专营苹果产品维修的店里咨询了一位技术员。她说,屏幕闪烁和触控失灵这个情况是苹果6PLUS的通病,他们每天都要维修好几部这样的手机。更换原装零件的价格大约在500元左右,和苹果官网提出的价格相差一倍。 维修店:“就是在屏上方闪白条对吧?你就过来就行。” 记者:“多少钱?” 中关村维修店:“300。根据我的经验来说,这个一般情况下是主板问题。当然也不能排除说是屏有问题,屏幕的话看你换哪种屏了,原装的屏得五六百。所谓的返厂维修就是把你的手机送到售后那边,然后再等几天,你这边才能有消息对吧?用的东西其实都是一样的。这是苹果6plus的通病,第二个就是平时你在使用手机的过程中有没有摔过手机什么的。一般情况下,这种修过主板的,只要你平时注意点别让手机再摔,或者是不要进水,一般情况下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它这个闪白条、触摸失灵就是由于这个触摸芯片损坏了,我们需要在主板上接一个芯片,这个很快,当天就可以完儿事,两三个小时。” 关于这一话题,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以及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刘洪辉共同作出分析与评论。 经济之声:针对苹果手机出现的“触控病”,苹果公司提出了一份维修计划。显然,消费者对于这样的维修计划并不满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想要维权,最佳途径应该是怎样的? 刘宏辉:“首先,通过协商和解来解决,但有时双方矛盾可能达到不可调和的地步,这恐怕会很难实现;其次,请消费者协会从中进行调解,当然也可能存在无法调解的情况;再者,通过诉讼或仲裁来维权,但现实中,消费者往往与经销者或厂家之间,会存在力量不对等的情况,容易导致消费者的维权收益与维权成本比较低。所以,针对这样的情况,如果协商不成,非要通过诉讼方式,去解决,我建议通过集体维权、集体诉讼的方式进行,这样可以摊薄成本,最大程度维护自己的权益。” 经济之声:苹果公司直营店的技术员称,苹果公司基于用户体验,主动帮用户承担一部分维修成本。您对此持有怎样的态度? 赵萍:“作为消费者,我认为是不能够接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26条明确规定:生产者应当对其生产的产品质量负责。中关村相关的维修人员认为产品质量是有问题的,所以稍微使用不当,就会触发产品的缺陷。同时,美国集体诉讼过程中,这些原告的诉讼状也显示,这一问题的根源是在于苹果公司决定不在iPhone6和6plus上采用一层金属防护层。而且,有多位苹果的技术人员表示,苹果早就知道iPhone6系列这样的缺陷,只是没有告知用户。 因此,我认为其中的原因还是在于产品的设计,技术上存在了一定的问题,作为消费者,如果苹果因为它的产品质量问题,而向消费者提出了这种献爱心的服务方式,显然是不能被接受的。” 经济之声:赵萍女士刚才特意提到了一点:有可能是苹果方面为了降低成本,所以在进行设计和生产iPhone6以及iPhone6plus时,减少了某些部位的用料,造成了目前闪屏和触摸不灵的情况。如果确实如此,您认为这样的生产方式以及维修计划,是否符合我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刘宏辉:“如果确实存在产品故障需要维修,而维修又不在保质期内,而且必要的支出成本在合理的范围内,商家采取考虑客户体验,承担一部分成本。这样的优惠政策,我认为是没有问题的,当然,这也不会违反法律的规定。但如果说,实质的问题是设计上本身的固有缺陷,那么,这就不是产品后期损坏维修的问题了,而是存在隐蔽瑕疵,欺诈消费者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抛出所谓的考虑客户体验,给予成本补贴等,完全不是真的为消费者考虑问题,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角度来讲,这属于对消费者的一种欺诈。 另外,这种政策表达得不是很明确,如果是在保修期内,就应该免费给消费者进行维修或更换,他实际上又进行了收费,明显不合理。根据实际的情况反应,消费的维修成本支出明显超过必要的成本支出。所以,我认为所谓的成本是虚高的,如果这些情况都属实,这样的生产和维修计划是不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所保护的,消费者可以要求退货。” 经济之声:美国已经有苹果手机用户对此提出集体诉讼,但是还没有一个更好的结果。我们中国的消费者是否能做些什么? 刘宏辉:“我认为通过诉讼的方式来维权,就是打破苹果公司置之不理的状态。因为通过协商,如果对方采取沉默态度,就可能没办法继续沟通、协商解决了,但诉讼实际上是引入了司法机关出面来解决问题。如果消费者通过诉讼提出自己的主张,并且证据充分,那么,即便对方置之不理,法院也会根据调查到的实际情况作出判决。” 经济之声:有消费者质疑,这样的解决方案与苹果公司跨国IT巨头的形象不相符。甚至有消费者生气的表示以后不会再买苹果手机。这种处理问题的方式是否会对苹果公司造成更多负面影响? 赵萍:“我认为作为一个跨国公司,特别是在移动通信领域具有举足轻重影响力的大公司,苹果应该采取更加负责任的态度。实际上,无论是美国采取的集体诉讼,还是中国消费者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启动的个人诉讼以及公益诉讼,对苹果公司来说,都会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 另外,苹果公司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其实在逐渐下降,而国产手机的市场份额在逐年上升,面对这样的竞争形势,苹果公司应该采取更加负责任的态度。比如针对2014年9月到2015年1月之间出售的机型,iPhone6plus曾经有过一场召回事件,当时因为摄像头出现问题,它虽然不会直接危害人的生命安全,但苹果还是采取了召回的举措。那么,针对这次‘触屏门’的问题,苹果也可以效仿摄像头事件,进一步采取大规模召回举措,这样可以使消费者的满意度有所提升,也利于保持其市场竞争地位。”2024-08-30
-
电子会员卡突遭“系统维护”用不了电子会员卡突遭“系统维护”用不了 消费者可以证明自己是会员却还是享不了优惠,商家如此“任性”让人难接受 身为一鸣会员的王女士结果没有享受到会员折扣价。 如今不少商家推出了电子会员卡,只要掏出手机刷“卡”,就能享受到会员优惠。然而南京市民王女士近日在一鸣食品所开设的“真鲜奶吧”里刷电子会员卡时,却被告知“系统正在维护”无法享受会员服务,这让王女士感到无法接受。她认为,虽然“系统维护”,但自己可以证明会员的身份,店家的拒绝着实太“任性”了。 难以理解 系统维护,就不让用会员卡? 王女士在国庆期间充值办理了一张一鸣食品的会员卡,凭这张卡她可以在南京任何一家一鸣连锁奶吧内,以会员优惠价购买到酸奶或面包、蛋糕等食品。然而10月7日下午4点多,她在凤凰西街上的一家一鸣真鲜奶吧结账时,营业员打出的收费单,却没有按照会员优惠价进行结算。 “我明明有会员卡,怎么你们还按照原价进行结算?”王女士当即提出疑问。营业员解释说,因为当时属于“系统维护”的时间段,所以“会员卡用不了,只能按照原价购买商品。” “系统维护用不了会员卡?”面对营业员的说法,王女士接受不了。因为当初之所以办理充值会员卡,目的就是可以优惠购买商品。在王女士看来,“系统维护”是商家自己的原因,并非是她的责任,因此不让她享受会员商品打折的权利显然没有道理。 王女士告诉扬子晚报消费评审团记者,她前两天还在一鸣真鲜奶吧购买过商品,当时并没有店员提前告诉她“系统将要升级以及会员卡暂停使用”的提醒,因此她表示难以接受。 另外王女士也指出,她当时向店员提出,自己身上有会员卡,可以不用储值卡内的钱,直接付现金享受会员折扣。但店员表示,这样做也不行。 王女士实在不解,一鸣真鲜奶吧内的商品都有原价和会员价的标签,既然可以查到我的会员号,为何不能按照会员价结算呢?她认为商家是有意在为难消费者。 如此解释 就是用不了,有损失自己去门店沟通 针对王女士反映的情况,扬子晚报消费评审团记者展开调查。在一鸣真鲜奶吧内,多位消费者均表示,在10月7日他们都遭遇到会员卡不能使用的情况。一位消费者告诉记者,他对于这种情况也难以接受,因为他已经是该店两年以上的老会员了,当天他来买食品,却被告知无法享受会员优惠价格。 根据这家名为浙江一鸣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官网显示的信息,该公司自2002年5月开设全国首家“一鸣真鲜奶吧”以来,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开设了千余家“奶吧”。调查显示,在包括南京等地,该公司向客户推荐办理了“储值会员卡”服务,这种会员制凭证,除了所发放的卡片之外,还有对应的电子会员卡,也就是说,消费者只要出示手机上的会员付款码就可以扫码付款。 记者注意到,在实际消费中,消费者多数是直接出示电子会员卡,而每张电子会员卡上都有专一的“VIP卡号”。 根据记者向“一鸣食品”官方客服热线的工作人员证实,一鸣真鲜奶吧的“电子会员卡上的VIP卡号”为一人一号,也就是说,上面的卡号是可以证实购买人会员资格的,与所发放的会员卡是对应的,门店也可以通过电脑系统查到持卡人的信息。 对于10月7日因为“系统维护”而不能让会员享受会员折扣的情况,这位工作人员表示,确实存在上述情况,不过公司对此并没有专门的“解释”,对于消费者提出的“会员”按照原价购买了商品遭受损失的情况,该人士表示,只能依靠消费者自己找各门店去沟通,他们也无法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消协观点 会员权益受损,影响的是商家声誉 针对此事,玄武区消费者协会秘书长孙育浩指出,电子会员卡是近年来商家为了促进消费和方便消费者购买所推出的新型消费方式。 在他看来,在这起消费纠纷中,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矛盾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因为商家在进行“系统维护”之前,就应该广而告之,让自己的会员了解此次“系统维护”的原因,继而取得谅解。 孙育浩同时指出,在事件中,商家应该采取有效的应对政策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因为消费者之所以能够办理会员卡,还是出于对商家的信任,那么商家应该珍惜会员的口碑,而不能任性为之。 如果面对确实无法回避的“系统维护”现状,孙育浩提出,商家是不是应该可以通过现场向购买者登记核对姓名、电话等会员资料,确定身份后提供应急的会员服务呢?而采取简单一刀切的拒绝验证会员身份的做法显然不妥,反而容易激化矛盾,丢失客户。他建议商家,能够从这件事情上吸取教训,别让消费者用脚投票,赶走了来之不易的会员们。 有请大众评审 商家终止服务做法没道理 曹义怀(北京市盈科(南京)律师事务所律师):消费者在办理会员卡的时候,应该会签署相关的“入会手册”,如果在条款中,没有对所谓的“系统维护就暂停服务”的特别说明,那么平台就没有理由在“系统维护”时暂停会员所应该享受到的打折服务。 另外从商家的“系统维护”的表述来看,并不是突发的系统故障,对于可以预见性的“系统维护”商家应该提前告知。而从消费者的使用体验来看,这种信息并不对等,作为正常的系统维护,商家应该可以预料到给会员带来使用上的不便体验,专业的经营者应该会有设定专门的解决预案,以减少给消费者带来的体验障碍。从这一点来说,该商家的做法很是业余。 考验商家专业态度 刘东(市民):现在出去购物、用餐基本上带着手机就够了,而且越来越多的电子会员卡确实挺方便实惠。也曾经碰到电子会员卡不给用的时候,挺闹心,有的商家处理起来简单粗暴,而有的则会通过核对会员卡等方法解决。因此在碰到困难的时候,考验的就是商家是否能以消费者权益为上的专业态度了。2024-08-30
-
警惕:进口婴幼儿服装有不少质量问题原标题:警惕:进口婴幼儿服装有不少质量问题 新华社广州9月29日电(记者魏蒙)珠海检验检疫局最新发出消费提示:近年来,该局湾仔办事处检出的各类不合格进口消费品中,每批报检的进口婴幼儿服装,常出现七八成甚至更多不合格的问题,需要警惕。 该局于本月12日又检出一批不合格进口婴幼儿服装。据悉,此次检出的不合格进口婴幼儿服装产自印度和孟加拉国,除2921件服装存在标志标识均不合格,超半数耐久标签缝制位置不合格,少数存在绳带、纤维含量不合格情况外,其中455件pH酸碱度和附件抗拉强力不合格。 据了解,近几年,珠海湾仔口岸平均每年查获销毁不合格进口婴幼儿服装2至3批,多产自孟加拉国、印度等国,常见的不合格原因为甲醛和pH酸碱度、附件抗拉强力等安全项目不合格,这类问题产品大多产自东南亚。 记者注意到,进口婴幼儿服装存在质量问题,不仅是这一口岸常检出的问题。去年1-10月广州检验检疫局检出不合格婴幼儿服装及童装共2.1万件,占比高达87%。 在质检总局公布的今年7月进口工业产品不合格信息中,也出现了因色牢度、pH值不合格等原因而不合格的机织麻制婴儿休闲上衣、针织化纤制婴儿连衣裙、针织棉制婴儿休闲上衣。 据珠海检验检疫局湾仔办货检一科张松介绍,婴幼儿服装是指年龄3岁以下或身高100cm以下的婴幼儿穿着的服装。按照国家标准规定,婴幼儿纺织产品pH酸碱度范围在4.0-7.5内,超标会对皮肤产生刺激,引起皮肤过敏甚至诱发感染,导致皮炎和皮肤肿痛等症状;甲醛含量不超过20mg/kg,对婴幼儿的毒性表现在气喘、气管炎、染色体异常,抵抗力下降等,长期接触甚至可能诱发癌症。 此外,婴幼儿服装附件抗拉强力不合格,容易导致纽扣、绳袢、拉带、标签等附件脱落被婴幼儿吞咽及抓挠,危害婴幼儿安全。 张松还指出,我国境内销售的服装需加贴中文标签标识,保证消费者了解产品的名称、规格、成分、洗护方法、执行标准、进口商等信息;婴幼儿及7岁以下儿童服装头部和颈部不应有任何绳带,以免缠绕脖颈危及儿童安全;商标、规格唛和水洗唛等耐久标签,不能缝制在与婴幼儿皮肤直接接触的位置,避免对婴儿皮肤长久摩擦。 该局发出的消费提示中,还提醒消费者,购买进口婴幼儿服装应通过专卖店、专柜、官方网站交易平台等正规销售渠道,学会看标签,闻气味,尽量选购全棉和浅色面料,不买带绳带或仿钻、小珍珠、亮片等小部件的婴幼儿服装,购买后需充分水洗,如在穿着新购买的服装类产品时出现皮肤、起疹等过敏症状,应立即更换。 记者还注意到,涉及婴幼儿的进口产品,有问题的还不仅仅是服装。在珠海检验检疫局去年抽查的原产地为日本、澳大利亚、中国台湾等地的进口奶瓶洗涤剂4批,经检测全部不符合国家标准GB 9985-2000《手洗餐具用洗涤剂》要求。所有送检产品均涉及总活性物、去污力不合格,其中2批还涉及菌落总数超标。如某台湾产奶瓶清洗剂不但去污力不达标,而且菌落总数超出标准限量(≤1000 CFU/ml)要求20倍。2024-08-30
-
中国自主研发生物航煤完成万里首飞:“地沟油”一飞冲天“地沟油上天,而且飞越太平洋”——北京时间11月22日02∶11,加注中国石化1号生物航空煤油的海南航空HU497航班,平稳降落在美国芝加哥奥黑尔国际机场。中国自主研发生产的生物航煤首次跨洋商业载客飞行圆满成功。 11月21日,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工作人员为海南航空HU497航班的波音787客机加注生物航煤。新华社发 自主研发生物航空煤油意义几何 11月21日12∶00,中国石化1号生物航空煤油被加注到波音787型飞机上,11月21日14∶31,由孙剑锋驾驶的HU497航班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腾空而起。这架航班搭载186名乘客和15名机组人员,飞行11小时41分的万里航程,见证了中国在绿色低碳领域一项重大自主研发成果的最新突破。 北京—芝加哥航线亦是中美两国政府确定的两国间一条绿色航线,中国航空业减排之路又迈出重要一步。 生物航煤是什么?此次飞行的HU497为什么会获“绿色”航班之称?有关专家告诉记者,生物航煤是以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生产的航空煤油,原料主要包括椰子油、棕榈油、麻风子油、亚麻油等植物性油脂,以及微藻油、餐饮废油、动物脂肪等。与传统石油基航空煤油相比,在全生命周期中碳排放可减少50%以上。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本次用于跨洋商业载客飞行的生物航空煤油以餐饮废油为原料,并以15∶85的比例与常规航煤调和而成。 “中国石化1号生物航煤是中国民航局适航批准的首个生物航煤产品的跨洋应用,飞行成功标志着我国在生物航煤的研发生产和商业化应用方面取得又一个重大突破。”中国民用航空局适航审定司司长徐超群表示,生物航煤是全球航空燃料发展的重要方向,发展绿色可替代清洁能源,推动国家自主知识产权生物航煤的研发和应用,是我国打造绿色低碳航空的一次重要创新。 生物航煤的研发之路 “气候变化已成当今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坚持绿色低碳发展也已成为当今时代发展必然选择。”海南航空总裁、本次航班机长孙剑锋表示。 生物航煤低碳环保,大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还有可能改变餐饮废油流向餐桌的扭曲走向,探索其变废为宝的绿色通道,意义重大。但“地沟油”上天,万里远航,安全性到底怎样也是人们普遍关心的焦点问题。 中国生物航煤的研发之路,记载于下面的大事记中—— 2006年,中国石化启动生物航煤研发工作; 2009年,中国石化成功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航煤生产技术; 2011年9月,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在下属生产基地改造建成一套生物航空煤油工业示范装置及调和设施。12月,该装置首次生产出合格生物航煤; 2013年4月24日,中国石化1号生物航煤在上海虹桥机场由东航成功完成技术试飞,中国成为继美国、法国、芬兰之后第四个拥有生物航煤自主研发生产技术的国家; 2015年3月21日,中国石化1号生物航煤由海航执飞上海至北京首次商业飞行成功。 一步一个脚印的扎实工作背后有着严格的考核,中国民航局将生物航煤作为航空零部件进行管理,把对航煤生产过程及质量保证的要求提高到航空器及发动机制造的标准,进行全面监督和管理。所有的努力都直指一个目标:确保乘客生命财产的安全。 2014年2月12日,中国民用航空局正式向中国石化颁发1号生物航煤技术标准规定项目批准书,可投入商业化应用。 继2013年技术验证试飞、2015年国内商业航班首次应用飞行,2017年11月22日HU497航班跨洋飞行的圆满成功,表明我国生物航煤自主研发生产技术更加成熟,对我国生物质能源研发应用和绿色航空具有重要意义。 “绿色航路”能够飞多远2017-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