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银柱|忆安阳之行金秋丹桂香,艳阳云淡爽。来自全国天南地北的50余名著名作家,齐聚古都安阳,出席郦道元文学院首届高级研修班暨中媒文化艺术交流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媒文交会)高峰论坛。人民文学编审杨海蒂及诸多大腕临场即席。字都安阳当地的政协赵成宇主席那一片热情洋溢的欢迎辞、郦道元文学院执行院长、中媒文交会林膑主席的那一番激昂的讲话、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长、郦道元文学院石英院长那深入浅出的文学讲座、郦道元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南国文学卢晓夫社长那精彩的论坛总结,皆一一给了我非浅的教益:文学与时代与人生有着血液交融的互为关系。高研论坛上那场面、那氛围无比和谐、印象铭心。 九十高龄的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长、人民日报原高级编审、大伽作家石英先生作了中国文学的发展现状暨散文创作的创新专题讲座,生动地讲述了自己人生阅历及创作历程和体验,从写生活、写思想、写作技巧探究诸个方面娓娓道来,谆谆诲人。互动环节上,石老答疑解问,氛围一度推向了高潮。一堂课讲下来几个小时,石老没有喝一口茶、没有起座上一趟厕所,闲谈中我说,石老您这个健康的标识,原由在自己体内自我的调整和循环良好哦。他点点头:是啊。收徒拜师仪式隆隆重重,石老如此谦和且激动地说道:我喜欢称大伙谓文友,咱们今生有缘,一起领略探讨文学的美妙。 茶余饭后,石老同高研班作家们一起品诗文、唱京剧、谈阅历、论感悟,指导大伙的作品。这些年石老他虽年迈,却仍然独自到各地走访,体察社会生活,每年出版1一2部书籍,他自信地计划一百岁时累计出到一百部书。石老亲切地给我的作品集题了“清苑丰韵”几个苍劲的大字。字体就像他站在讲坛上的气质那样,亦象他的人生那样挺拔、顽强。并殷切嘱咐:你们一定做有积累的作家,没有知识、生活的沉积,那会昙花一显的。一日早歺和石老近坐,他老人家自助一小菜、3块红薯,一碗小米粥似乎有点凉了,工作人员上前更换时,他制止说:我习惯不太热的,烫了不好。转过脸庞小声风趣又略有严肃地向我讲:一碗汤倒掉,那会是个不小的浪费哟。九十余岁的风雨人生路,从革命战争年月到大建设和屡次运动,锤炼与考验太多太多。不平凡的阅历,铸造了老人家的魅力人格,以及他的大作弘著。让我确切明白了一个革命大作家是如何炼出来的啊!高研班的作家们也相互作了交流。 论坛期间作家们考察了世界文化遗产殷墟,远古的都城依附着洹河水,洹水滋育了商代文明。说到此联想到作家们一同去安阳酒厂,探访千年醇香洹河玉液,纷纷现场抒怀吟诗,那情怀太豪率啦!迈步殷墟古城,仿佛看到历史在当年的繁华辉煌,以及她的悲哀。出土的大量甲骨窖穴、青铜器、玉器等精美文物,展现了商代都城的风貌。这里堪称世界文物史上的巅峰。我留连欣赏被一幕幕感动了:洹上千帆竞过,燕舞莺歌;洹畔万马奔过,硝烟飞落;易经,从这里发祥,流不尽智慧的哲学。还有那雄壮的中国汉文字博物馆陈列,一楼大厅四壁汉白玉巨幅石雕,展示着中国汉文字历代的典范代表作品,每条幅从天庭延至下来,好气魄好气魄的。汉字从起源(亦包含华夏多民族的语言文字)发展演变到现代,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历历在目。人们无不唏嘘赞叹汉字的神韵、祖先的英明与伟大! 作家们参观了红旗渠及其展览馆。从前林县严重缺水,庄稼旱死、百姓饿死,背井离乡的年景甚多。有一家的儿媳跑山路几里外,好不容易打了一担泥水,回家澄澄做饭,路上不慎摔倒,水撒已尽。她心里十分难过,感觉无法向家人交待,于是悬梁自尽。听讲到此,我的眼睛湿润了,久久才离开这个故事的展览场地。上世纪六十年代林县人民苦战十年,干部胸怀装天下加班干在先,节省的干粮留给民工吃。凭一锤一钎一双手,逢山凿洞,遇沟架桥,削平1250座山头,凿通211个隧洞,架设152座渡槽。许多党员干部、技术人员、民工献出了生命。终于筑成了太行悬崖3000里的人工天河,工程被誉为中国水长城、世界第八大奇迹,红旗渠人民的精和神,如此慷慨壮美!如此震撼世人! 高研作家们集体走进杜庄古镇状元文化村采风,领落和感受淳朴的乡风民俗,那城门楼、耕读楼、九门长廊、茶戏大院等古建筑,夜幕下彰显深远的文化底蕴。当年这村上有八路军地下交通站,刘少奇、陈毅等曾经过地下交通站展转延安去。红色基因传承家国情怀。如今以乡风文明之“魂”,引乡村振兴之“路”,打好了绿色食品(果树、玫瑰、葡萄种植)、乡村观光(文物古迹)、田园休闲(亭台)三张牌。这里白天观绿化、夜里看亮化、旅游凭文化。从过去的人民公社大食堂遗址吃了晚饭,然后村支书杜春成送大伙乘车返回安阳城区,杜庄留予人们的印记就一个字“美”! 作者简介:王银柱,洛川竹子,巩义人;中国诗歌学会、中国散文学会、中国档案学会、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会员;杜甫诗词学会学术顾问、中央电视台《艺术传承》栏目客座教授、中华文艺促进会南国文学秘书长、中国现代文化报(网)副总编、青年文学家杂志南国作家理事会理事、东方文艺研究院终身名誉院长,作品散见各地正规纸刋网媒。荣获2022文旅部中国优秀文化传承与发展高峰论坛暨新百年新征程精英人物盛典文学创作贡献奖等全国性文学大赛奖诸多,收入国家级出版的文学艺术作品精品书系32部,著有诗、散文集若干部,辞条辑进《中国诗歌百佳精英作家》典集等。 (中媒文化融媒体中心)2024-10-31
-
“谁的青春不亮丽”张振河书画作品展在殷都区文化馆开幕5月22日,在河南省文化馆服务宣传周暨第十四个全民艺术普及周活动之际,安阳市殷都区文广体旅局和殷都区文化馆联合举行了“谁的青春不亮丽”张振河书画作品展。中媒文化艺术交流工作委员会主席、央大视界网总编林膑,安阳市殷都区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党组成员曹彦丽等有关领导参加了此次活动。 此次展览得到了中共殷都区委宣传部、区文联的大力支持。本次展览共展出了张振河先生的八十余幅作品,其中包括甲骨文书法、丝绸画、水墨画等多种形式。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张振河先生的艺术造诣,也反映了安阳市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中,甲骨文书法作为安阳的代表性艺术形式,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在展览现场,观众们纷纷驻足欣赏,不时发出赞叹和感慨。他们被张振河先生的作品所吸引,被其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所打动。此次展览不仅为安阳市民提供了一个欣赏艺术、感受文化的好机会,也为推动安阳市文化事业的发展和艺术普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据了解,张振河先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他的作品不仅表现了艺术的魅力,也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执着他的作品风格独特,既继承了传统艺术的精髓,又融入了现代审美元素,使得他的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近几年先后在香港、深圳等地举办个人画展,被观众交口称赞,许多大作被收藏家当场收购。被加拿大聘为画家,香港、深圳等地画廊签约画家,个人事迹在《人民日报》人民号、新华网、搜狐、今日头条、百度、凤凰网、中国现代文化网、315消费文化网等媒体刊登。2024-10-31
-
京西作家书屋揭牌并举办首场文学活动李金明与项宏为京西作家书屋揭牌 5月25日,京西作家书屋揭幕仪式在北京市石景山区举行,石景山区作协主席李金明以及岳强、海城、胡松夏、李少华、李成恩、刘会生、卫如珍、任继兵、项宏、倪建勋、王祖之、李辉、田康祺、王秉良、张娇、张敏、连勇旺、武秀清、曲守全、杨宏、刘秋汐等30余位作家诗人出席。 活动合影 李金明指出,企业家回馈社会、回馈文学是一种有意义的社会行为,读书可以使人增长知识、启迪智慧,知识和勤奋很多时候能够改变人的命运。 项宏表示,欢迎喜欢阅读的作家和社会各界朋友来书屋阅读交流,努力提供更好的阅读环境,将文学公益事业做好做强。 《直到河流尽头》文学交流活动现场 揭牌仪式后,举行了李成恩小说《直到河流尽头》文学交流活动。李金明在发言时指出,一部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就是一束穿透时空的光,照亮奔涌向前的河流,《直到河流尽头》就是这一束光,让人眼前一亮,给读者带来了寻找与守护的信念。岳强认为,李成恩的小说文本独到,写法上有创新,她将传奇故事写得非常现代,小说充满了诗意的画面,快速的叙述节奏下是故事的紧张与情感的一波三折。海城表示,李成恩的诗歌和小说都具有强烈的当代性,个体在现实与历史中的命运被她写得酣畅淋漓,如大河奔涌。是一部让人久久难以平静的作品。胡松夏认为,李成恩的“汴河”意象源远流长,承载了大地上的文学意象,李成恩的文学想象建立在童年生活基础上,作品中的戏剧冲突与真实情感紧密融合,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 来源:中国作家网2024-11-25
-
竹庐书院槿椿端阳诗会集锦甲辰端阳诗会序张荣才 时维甲辰,序属端阳。山东诗词学会省直分会萃集诗友,相聚于槿椿颐养中心,迎端午也。是日,惠风和暢,烟紫燕绕,麦黄樱红,山青莺啼。诗词界鸿儒大家,皓发饱学之士,青年才俊、济济一堂,话端午飞龙在天,叙天象中正之道,满堂和风,幸哉乐哉。 省直分会领导林建华、刘凤军、张维刚、王来宾、宋俊忠领吟而来。省学会领导孙义福、耿建华受邀光临,共襄盛举。省直诗人王志静、李宗健、赵寅辰、沙涛、张荣才、邱光军、刁振桂、刘晓红,纷纷登临,相互唱和,以迎端午吉日。众方家兴致勃发,手舞足蹈,或吟或诵,慷慨激扬,尤以即兴朗读之景,其势回肠荡气,直上昆仑。大儒引《离骚》之韵,音生悲凉;贤达咏《龟虽寿》诗,壮怀激烈;晚风带《春江花月夜》云水,海上明月共潮生;松菊伴《 蝶恋花·答李淑一》开,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老骥作儿童之随想兮,一咏三叹;伉丽诗朗颂涌大潮兮,妙韵天成……个中翘楚,而回仰天一啸,清韵声播连天荡;此处奇才,不言平长仄短,阳光雨露八九重。击鼓和乐,踏歌舞风,刹那间,似回汉唐盛世,不亦乐乎,不亦快哉者也! 余身处其中,感慨万千,生于盛世,何其幸哉!清风出袖,喜看山山水水祥光普照;山河入怀,欣睹浩浩荡荡大江东去。挽千重浪花,堪作联吟;汇几多诗篇,喜成雅集。况时光易老,韶华易逝。余受此重托,勉担其任,以为序章,虽言不及意,其情亦真,诚为纪念国家传统之大节耳!是为序。孙义福二首竹庐书院槿椿端午诗会 艾粽端午又飘香,念子问天吟九章。 曲水千秋神韵在,赋诗会友诉衷肠。访颐养槿椿康养中心(通韵) 颐养仙园选槿椿,安康快乐享天伦。 关切周到亲人赞,服务殷勤献爱心。耿建华临江仙·槿椿诗会 槿椿园里花如锦,诗人到此流连。几明窗亮有高轩。诵诗吟屈子,正气韵声联。 粽香茶好行将老,和风飞卷祥云。今人来此可为邻。养颜延寿,欣入健康门。林建华二首走进槿椿颐养中心 此地仙堂聚退翁,温馨好似在家中。 天年颐养槿椿处,应顺民心见绩功。竹庐书院槿椿端阳诗会 飞龙霄九瑞祥日,艾草汨波腾暖香。 茗酒并同欣庆节,槿椿萃聚笑斜阳。 庭堂热浪诗风起,花木芳霞声韵扬。 角粽甜馨思屈子,古今骚客互衷肠。刘凤军一、 赞槿椿颐养中心(通韵) 槿椿康养盖泉城,客至如归忘岁庚。 莫道期颐茶寿寡,满园多是老人星。 注: ①期颐和茶寿,即一百岁和一百零八岁,这里指百岁以上的长寿人。 ②老人星,即“老寿星”,古代神话中的长寿之神,也是道教中的神仙;又称南极老人星,恒星名,是南天星座船底座最亮的恒星。二、端午节吟(通韵) 年年食米粽,每每想屈平。 国破千秋恨,何安志士灵?王志静参观槿椿颐养社区(二首) 一 槿椿颐养白头翁,温暖陪同感爱丰。 高档社区环境雅,智能守护暮春融。 二 艾叶门前一缕香,槿花含笑迎端阳。 老根椿树深黄土,颐养天年福寿长。张维刚省直端阳诗会五首槿椿颐养中心赞吟 颐养健康来此园,槿椿花色入诗篇。 老翁幸福回家里,霞沐桑榆尚满天。参加省直端阳诗会 端阳诗会槿椿间,吟唱回声动地天。 屈子能眸如画景,也来此处写三篇。会友槿椿颐养中心(通韵) 临近端阳日,槿椿诗会开。 情从天问唱,韵自九歌来。 艾草熏何处,粽香闻入怀。 风光心愉悦,笑语满茶斋。欢迎新领导(通韵) 端阳诗会遇新君,任命荣光迎入门。 添彩增光同奋进,丹霞又润省直人。听义福书记用胶东方言朗诵《春江花月夜》(通韵) 味道胶东带海风,春江花月夜聆听。 吟歌惹得游人醉,庭院飞来喝彩声。王来宾感题槿椿颐养中心 槿椿历下见花香,龟鹤延年颐寿堂。 养老多元当此处,谁来谁去可协商。菩萨蛮.槿椿颐养中心 风情历下千般好,槿椿庭院宜颐老。服务很温柔,万般不用愁。 闲时闲练体,对弈有人比。书画伴琴声,黄昏夕照明。菩萨蛮.槿椿颐养中心餐厅 香飘花色随心找,满足心愿谁嫌少?桌椅且清洁,轻盘装玉碟。 边吃边话语,白发来相聚。谈笑过人生,难得此处逢。宋俊忠槿椿端阳诗会 竹庐清幽隐逸仙,屈原遗韵绕心田。 槿花繁茂承朝露,香粽情深寄远年。 岁月悠悠情未老,时光苒苒且随缘。 颐养天年期高寿,诗酒琴棋乐无边。吊屈原 昏佞屑小蔽楚天,九歌离骚泪已干。 夜阑踽踽复徘徊,残月幽幽时境迁。 世浊皆醉尔独醒,乾坤倒悬无力翻。 纵身汨罗成国祭,清流日夜洗沉冤。张荣才颐养槿椿 香粽情深——在省诗词学会省直分会、都市头条端阳诗会上,组屏幕主题词即兴吟 颐养槿椿,香粽情深。 一城秋色,滿苑春荫。 学会聚贤,竹庐逢君。 首领德隆,群才望尊。 端阳吟旧,芒种诗新。 声声含凉,句句带温。 幸甚至哉,歌以养老。 (古风)宗健甲辰年槿椿康养中心端午诗会其一 坦怀襟存楚文章,千载谁人话感伤。 天地阴晴堪失马,古今岐路有亡羊。 浮沉底气行初渡,忧患中年业已荒。 解道痴心犹未化,问声端午可安康。其二 擎书苦读耽双眸,悟得浮沉不可收。 劝客如搔天上斗,呼朋似饮手中瓯。 鱼游暮色新塘尾,鸟背晨阳古渡头。 万棹齐挥人鼎沸,每逢端午赛龙舟。其三 停杯或待饮东风,兴入酣时各不同。 衰鬓散从光影里,残声听到大千中。 乾坤一卦分先后,日月双轮抵悟空。 蒿艾且呈端午祭,十年羁旅任飘蓬。其四 抱瓮谁家载酒回,亦知端午逐年催。 六丁绿水诛妖魃,九蛊青山奏蛰雷。 屈子离骚非楚传,汉儒乐府带秦灰。 汨罗江上重怀古,手里乾坤共举杯。其五 流光浅显又端阳,百里云烟隔故乡。 况境多随时境短,江天独对晚天长。 擎楼弃卷追秦客,携岸怀沙效楚狂。 投老穷途悲白发,诗词点检入行囊。其六 因何一纵累名江,檐下庐居似彼邦。 采得菖蒲心寸寸,漫听杜宇泪双双。 九歌纸上留残墨,天问杯浮带恨腔。 前世唯公明道义,归来镰月正临窗。其七 屈子沉沙恨未消,今朝临渚唱离骚。 忠魂被谤奸臣术,报国空怀文武韬。 水里招兵三百汉,阴间树帜两千旄。 羞谈泽畔陈年事,斩佞街头有宝刀。摊破浣溪沙·端午前夕过南山 村子东头老李家,南风十里柳荫斜。消暑生涯何所待,吃西瓜。 几处菜园留小路,有时赤脚到田洼。翻得闲书才睡起,喝清茶。宗健,山东诗词学会理事,山东诗词学会《历山诗苑》副主编,济南诗词学会《明湖诗刊》主编。赵寅辰七言绝句:槿椿端阳诗词会拈韵 端阳时节诗词会,省直文朋抒意襟。 唾吐贯珠惊四座,轰鸣震撼且长吟。 (平水韵)邱光军(山东)丽山国际雅·槿椿颐养颂——荣邀参加省诗词学会省直分会、都市头条端阳诗会感吟(藏头·新韵) 丽景怡心歌晚晴,山泉奋涌炫诗城。 国强众富方针耸,际固疆安政策明。 槿蕾崇仁龟寿艳,椿萱尚善鹤龄红。 颐神正魄甲辰会,养浩渔洋曲律浓。2024-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