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届中国当代实力派书画名家|刘天德刘天德,笔名:光磊,曾任安徽省界首市公安局机关党委书记,现任局指挥中心台长、局文联主席,安徽省、全国公安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在国家、省、市报刊杂志发表诗文500余篇,其中30余篇获奖。先后入选《中国社会发展战略研究文汇》《中国奇案纪实》《中华大地之光》《共和国之盾》等刊物,出版长篇小说《爱情日记》《警徽闪烁》《高墙内的女人》3部,电视剧本《父爱》拟由公安部新闻宣传局出版,均获国家著作权专利。第三届文学一等奖、第五届中国优秀作家。最近又荣获第二届世界华人文学奖•中国年度奖——《高墙下的女人》(长篇小说)、优秀电影剧本奖——《父爱》(文学剧本)等。两次荣获全省公安书法大赛二等奖、 第六届中国当代实力派书画名家等。 作品欣赏 (中媒文化融媒体中心)2024-01-18
-
第五届当代实力派书画名家——陈劭平陈劭平,笔名瓦叟,福州人。供职于省直机关,已退休。现为福建省美术家、书法家协会会员,郦道元文学院签约作家,省人大书画院副秘书长,福建省社会建设研究会会长。从小读点哲学,喜欢诗词书画,参加省内外一些展赛并获奖。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过诸如《谈民主的非服从性和可操作性》《百年红楼辨真假——还〈红楼梦〉后四十回一个公道》等论文。2010 年,论文《试论〈大学〉与书法》在第三届梁披云杯大展上获奖。2023-12-12
-
《书香墨韵》专访著名书法家江鸟:要临帖,把修养思想融进去在书法界,江鸟这个名字“点击率”颇高——他是一个闻名遐迩的书法家,书艺精湛,篆、隶、楷、行、草五体皆能;他亦是一位出类拔萃的诗人,其清新隽永的诗作颇受赞誉;他还是一名笔耕不辍的理论家,著作等身,出版数百万字的专著和字帖,蜚声四海。他的传奇在于精书法、善诗书,旁及书法理论,且各有建树。江鸟先生书艺精湛,功底深厚。其书上溯汉魏,在继承中化合,别开生面。书如其人,皆求高标,贵在独创,个性凸显,人称“江鸟体”。 江鸟,原名沈鸿根,1943年12月生于上海,斋号松竹轩。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顾问兼学术主任、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硬笔书法家联谊会会长。洛阳外语学院客座教授、济南大学兼职教授、无锡书法艺专导师。著有《行书概论》《书法章法》《书法十五讲》《楷书百日通》《签名艺术》《中国钢笔书法艺术》《江鸟书法》《四体常用钢笔字帖》《当代书法名家作品鉴赏》《现代书法名家作品鉴赏》《古代书法名家作品鉴赏》等近七十种专著与字帖公开出版。书法作品刻石于五台山、展示于联合国、收藏于外交部、立碑于韩国碑林。名列《世界名人录》《中国美术年鉴》《中国古今书法家》。 江鸟先生自幼与书法结缘,刻苦临池,潜心悟道。临街看到好的招牌字,他总忍不住拿手出来临画。后觉当众比划惹人耻笑,索性将手藏在裤袋中按照招牌笔顺写写画画。久之,连他自己也费解,何以裤袋总是穿洞? 天赋加勤奋历来便是成功秘诀。凭借艺术天分和开拓精神,江鸟先生成为书体十分全面的书法艺术家,尤以“独标风骨艺坛上,濯古来新成一家”的行草称雄艺坛,往往有“飞鸟出林,惊蛇入草”的神来之笔。圈中人视之为上逸之品,绝非过誉。江先生不仅毛笔书法骨力深厚,大巧若拙,其硬笔作品亦是成功把握和再现了毛笔碑帖的艺术神韵,开拓了硬笔书法的个性。他是中国当代名副其实的软硬笔双栖书法家。 江鸟其诗 古时书法家多兼诗人素质。而今,有古文修养的书法家固然不少,但能写诗的却不多,提笔多是抄录名诗名句,难有自己情感的表达,而江鸟先生却是当今书法家中难得的诗人,他宏阔雄奇、笔苍情挚的诗句,颇受称道。 江鸟先生游历甚广,每到一处,必留佳句。尤与郴州结下了不解之缘,其表现郴州山水的作品颇丰。苏仙岭、东江湖、仰天湖、五盖山、莽山、飞天山、爱莲湖,均在江先生的字里行间尽展风采。 上世纪八十年代江先生便为仙境万华岩题字,“满山青翠鸟飞还,曲径游廊一水湾。石怪洞奇世少有,我题仙境万华岩。”山水传情、神思悠然,却不故做深沉,自有陶渊明返璞归真的风致。江先生写苏仙岭“白鹿洞前尽翠微,苏仙岭上夏云飞,泉声一路行吟久,驻足只缘三绝碑。”苍山青翠,泉水低吟浅唱,一路行吟,戛然驻足,只缘为“三绝碑”而绝倒。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直率地抒写而出,使人感到自然、亲切,情感真挚,没有任何人工雕琢的痕迹,诗中尽留悠然冲淡的情韵,“尘垢不污玉,灵凤不啄腥”也莫过于此吧。 江鸟其论 江先生对书法的杰出贡献还在于他书法理论上的成就卓越,著书立说,成果丰厚。几十年来笔耕不已,江先生著作等身,先后出版科60多种字帖和专著,流传海内外。 早在1986年,江先生著作《中国钢笔书法艺术》就已荣获全国首届“金钥匙”图书奖和华东地区优秀教育图书奖。其著品《行书概论》和《书法章法》是他在书法理论上渊博学识和独特见解的两篇代表作,填补了当时书法史上的一段空白。《行书概论》于行书的源流、特征、用笔、结构、章法,到创作要求、临帖欣赏一应俱全,且理论联系实际,成为书学津梁。《书法章法》则是从美学角度对章法的产需,钩玄提要、要条析理,当代名家韩天衡赞此书:“角度新、自成体系,很有学术价值。” 近年,他又完成了一套10本200万字的鸿篇巨制“中国书法名作鉴赏系列”,古今中外,正曹隶篆,软笔硬笔,尽含其中,蔚为壮观。江先生不善空谈,亦不故弄玄虚,从创作学、美学、史学角度,赏优指瑕,毫不偏颇。且如此浩大的文化工程,均由江鸟先生一人独自完成,这在艺坛实属罕见,堪称泽被艺林。 取名江鸟,当是取其展翅云飞之意。“泼墨涂荷叶,挥毫写竹枝。”“平身无所好,馀事作诗人”是江先生对自己的写照。一生书画一生诗,江先生修艺不辍,风骨独标,也愿江老的诗书如同江鸟,飞向全世界。 (责任编辑:土火)2023-12-08
-
林泉丘壑——著名画家陈培伦山水画展在中国国家画院隆重举行笔墨锤炼华滋意 三山五岳谱新章 ——著名画家陈培伦山水画展在中国国家画院隆重举行 2023年11月25日,由中国国际书画研究会、北京世纪名人国际书画院、中国山水画创作院共同主办的“林泉丘壑——陈培伦山水画作品展”在中国国家画院明德楼隆重举行。 武警部队原政委喻林祥上将,中宣部原副部长、中国文联原党组书记胡振民,全国政协原副秘书长张道诚,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长江必新,文化和旅游部原副部长常克仁、李洪峰、张旭,中国美协副主席李翔、中国国家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青云等领导,张桐瑀、彭利铭、张清智、李承修、李冬、曹建华、石峰、汪碧刚、罗勤、孙德才、赵勇、朱守道、赵海明,张培武、郭正民、康征、方辉、张仕森、方玉杰、尹祥军、马汉跃、崔东湑、马硕山、王巨亭、李小成等著名艺术家,众多书画爱好者及主流媒体记者300余人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上,受邀领导和嘉宾们高度赞扬了陈培伦先生在绘画艺术上的不懈追求和取得的卓越成就。 此次展览,共展出120幅山水画作品,呈现给观众的是陈培伦近年来创作的笔墨鲜活的山水力作。展品中既有丈八巨幅,又有盈尺小品,有在太行山、苍岩山、水乡乌镇等地的写生,也有专为此次展览创作的巨幅山水——《泰山颂》,特别是展厅中央以三山五岳为题材的八幅巨作,气势磅礴,墨气十足,浑厚华滋,蔚为壮观,笔墨间铺陈出作者对祖国壮美河山的崇高礼赞,蕴含着作者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深切渴望,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 此次展览,距1994年5月陈培伦在北京军事博物馆首次举办个人画展,已经整整30年。30年来,他多次在全国各地举办个展或参加大型画展。2011年12月,应法国美术家协会邀请,赴法国参加巴黎卢浮宫卡鲁塞尔艺术展,作品《泉落秋山出白云》获得金奖。2012年入选“21世纪最具收藏价值与升值潜力的中国山水画百家”。出版有《陈培伦画集》、《陈培伦写生作品集》、《共和国六十位大家精品集——陈培伦》、《纪念建国六十周年中国当代名家陈培伦邮票精品珍藏》等,个人传略及代表作入编《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年鉴》等辞书。部分作品被人民大会堂、中南海、国家博物馆以及日本、新加坡、法国、西班牙、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美术专业机构及友好人士收藏。 陈培伦是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为了更好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他在潜心创作的同时,于2017年开办了公益性质的“中国山水画公益大讲堂”和“陈培伦工作室山水画研究班”,不收学费,义务教授中国画的理论知识和绘画技法。经过多年的努力和付出,将一批来自中央国家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的书画爱好者带入了中国传统艺术的殿堂。他还积极投身慈善事业和文化助残活动,多次为国内贫困地区和灾区慷慨捐款捐画,不遗余力地为残疾人书画班免费授课。 陈培伦常年坚持写生实践,他走进浩瀚无边的大自然,倾听山水的韵律,体验山水的自然之美,追求人性与自然的对话,以及对人生价值的理解和对山水精神的感悟,寻找自己的视觉语汇和符合主体审美情趣的艺术形式。他在山水间体味着浪漫和超然,并把这种感悟诉诸笔墨,增添着文化的厚度。观察之时,他会专注于眼前的自然景象;动笔之时,他则不断从前人的绘画图式中找寻自己对于文化精神的解读,拒绝把大自然画得很写实,而是主张用心来体悟大自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我们从《苍岩山龙岩寺》、《碧涧灵檀》等生机盎然的写生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处理画面的笔墨功力。画中多用湿笔浓墨,在酣畅淋漓中表现山水幽静的气象,苍茫浑厚,沉实灵秀;而淡墨晴岚之处却又云烟缥缈,清逸脱俗。既结合自己的感受来描绘山水中最能打动心灵的地方,又避免陷入照抄自然的窠臼。 陈培伦的山水,专注于“苍厚”和“古拙”。而追求苍厚古拙的精神力度,离不开传统的笔墨技法。他在临习研究宋元以来山水大家的基础上,继承了山水画大师黄宾虹先生的“内美”格调,认为黄宾虹所追求的“浑厚华滋”的自然美与民族性格的内敛气质相融合的境界,正是中国山水画的魅力所在,是中华民族最为优秀的精神体现。 李可染先生所倡导的“为祖国河山立传”,是陈培伦矢志不渝的艺术追求。多年来,他潜心研究传统山水画,以精到、深邃的笔墨表现祖国河山的本质和精神,表现山川的灵动和主体生命的格调,向我们呈现精致的笔墨语言和灵秀空明的人文情怀。“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读他的山水,无论是尺幅小品的点染还是高卷巨帙的营造,都既能看到自宋元以来的历史传承,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他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努力创立自己的“我家我法”,在准确把握祖国河山具体特征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山水图式,昂然自立于当代山水画坛。(中媒文化融媒体 林膑)2024-09-11
-
十年磨一剑 诗画颂山河,著名艺术家彭利铭用笔墨记录时代与世界来自心灵的化解 曾记得,在2008年初春,应人民美术出版社的邀请,我一面分类整理着自己多年书法创作,又在其中挑选出部分还算满意的作品汇集成册。不久,当看到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们精心设计的书法集时,我难以抑制自己的激动,回到思念的家乡,站在孩提时常玩耍的石桥上,仰望龙山,乘兴写下了一首七律: 烈烈龙山放远眸,汤汤孙水竞风流。 将军崖上迸飞瀑,游子心头和唱酬。 杉竹凌云迎雅客,田园如画犒耕牛。 篱笆挤破花争秀,伴我犁春四十秋。 彭利铭 《大美中华》 280cm-780cm 天安门城楼 《心源》194cmx505cm 徐里题字 在兴奋回忆中驰骋许久,我的心才复归平静。一种困惑、一种犹豫、一种苦恼,还有一些自嘲久久萦绕在脑海,一直挥之不去。无论是大江东去,还是潮起潮落:或是月落乌啼,或是远上寒山。乏味之感油然而生,甚至产生了放弃的念头。回眸身后书法之路,放眼神州无限风光,让我深深感到:囿于书法的一支秃笔,是难以淋漓尽致展现大好河山之壮美,大江东去之壮阔,日出东方之壮丽,改革大潮之壮举。古人留给我们的,不仅是宝贵的遗产,还有登峰造极的文明,更有一份继续开拓的考卷。这一切,都像梦魇一样缠绕在我的心头。 艺术的生命离不开传承,更需要创新延续灿烂。但是如何才能真正地笔墨当随时代? 《翠染韶峰万物欣》194cmx505cm 王明明题字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自我思想交锋,自己终于落地了一个决定。这就是除了封存出版的书法集,以及自己创作的一些诗联后,把其他的作品全部泡水、撕毁。除了不变初心,重走艺术长征之路。从下定决心的时候,开始了我的十年创作工程,那就是要用传统中国山水画和中华格律诗词形式来记录我生活的时代和看到的世界。 回顾十年前,我坐在回京的动车上心潮激荡,望着窗外的景色,写了一首七律记录自己的冲动。当时就在想,为何不尝试用手中的笔去记录那蛟龙穿越大山的时代变迁,去描绘那花海无边大美山河! 写字、作诗、填词、画画、爬格,这都是我一生的钟情,为什么不把我看到的、我想到的、我能做到的,一件件地做,一张张地画,一首首地写,不着急,不求快,只要有感而发…… 不知不觉中,十年过去了! 《极目楚天万里畴》194cmx505cm 王明明题字 这十年,我放弃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过去常去美术馆,门口一站,绝大多数人都能够打招呼,交谈番。因为在此之前的二十余年,我曾组织策划过上百场在社会上有较大影响的大型书画活动。而今天站在美术馆门口,几乎没有认识的人,心里往往会不由掠过阵惆怅。然而,回头自己近乎闭关的十年,我远离了外面精彩的世界,但完成了一件件巨幅画作,一张张书作,一首首诗作,这是只有在放弃中才能得到的收获。 《海立山奔》194cmx505cm 姜宝林题字 《华岳朝晖》145cmx360 王明明题字 十年磨一剑。今天终于把自己十年的积累呈献给我的老师们,我的同道好友们,我的至爱亲朋们,让我有机会汇报这十年沉寂的收获。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静谧的画室里,赏案上君子兰吐蕊,闻窗外潇湘竹拔节,观一片金叶飘落,听自己的心灵呼唤,随着思绪、情感的起伏,写一首诗,填一阙词,勾几笔画,携灵魂起舞,憧憬着、遭遇着熟悉的、陌生的,感受着已知的、未知的……我借散点透视之法,在“平远”、“高远”、和“深远”之中,在领悟和寄托同时,力求泼墨纸上、魂系墨中的境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象!苦苦寻觅诗词书画合璧之路,在用笔墨描摹自然山水之际,倾吐内心中对生活对时代的无限爱恋。 《富春江开渔乐》145cmx540 程振国题字 我庆幸我选择了书画这条与人无争的路,我庆幸在成长之路上遇到了吴作人、萧淑芳、董寿平、何海霞、启功、周怀民、亚明、宋文治、白雪石、张仃、吴冠中、许麟庐、田世光、溥松窗、潘洁兹、卢光照,秦岭云、黄均、何镜涵、韦江凡等等这一大批前辈大家的关爱,亲眼目睹前辈们创作风范,一对一传道解惑,亲授创作理奥,得以启迪,谆谆教诲与艺术启迪,使我终生受益。感恩之情,怀念尊师! 《芙蓉国里乾坤泰》194cmx505cm 马有垂缰之意,狗有湿草之恩。此时此刻特别感恩谢冰岩、杨萱庭的书法启蒙之恩,感恩刘勃舒、王明明的知遇之恩,感恩恩师欧阳中石的启智,是先生定乾坤为我选择以书法入山水之路,题字并制定出《江山多娇》的规划和期望,寄厚望于以书促画,以画绘诗!我感恩林岫主席的鞭策,是她引导并亲授我写诗填词,十几年如一日,从无半丝敷衍,今天这里的每一首诗词联都曾荣幸得到林老师的审改批注!感恩引我进写作评论之路的赵勇田,扶持我在新闻界发展的刘建伟、邵建武、梁永琳诸兄,是他们几十年来的鼎力,才有我千余篇上百万字文章的发表,才有拙文入选全国高考试卷9分阅读题的荣幸和机遇!感恩冯远、史国良、程振国、王晓龙、潘衍习、叶培贵、贾国才诸兄在这十年中给予我在创作中的帮助,感恩在画作上题字鼓励的列位先生,感恩单位对我的培养,感恩领导对我的支持,感恩赵宁举全公司之力为我整理所有的资料,感恩所有给予支持、帮助关心爱护提携我的前辈师长挚友!大恩不言谢,铭刻于心!同时,感恩我的父母,妻儿和家人! 《晴岚不语彰真美》194cmx505cm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维护中华民族传统书画艺术尊严,攀登新时代艺术高峰,我们这一代都必须有所担当!必须努力“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彭利铭) 彭利铭诗词书画精品欣赏 艺术家简介 彭利铭,1965年生于湖南涟源,长于京城,少时受中央文史馆前辈指点学习书画,后师从欧阳中石教授。历任第八届北京市文联副主席,第八届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第五、六、七届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首届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第四、五届北京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作品多次搭载神舟飞船遨游太空。多幅作品收藏或装饰在人民大会堂、中国美术馆、国家博物馆、国家图书馆、京西宾馆、中国文联大楼、北京市委、市政协等重要场所。自九十年代以来作品经常参加全国性大型展览。2019年,为迎接建国70周年大庆,应有关部门邀请,为天安门城楼大厅创作巨幅山水《大美中华》。 三十余年来,热衷于美术评论、书画宣传、活动组织策划工作,曾为近百位书画家撰写评介专题或画册后记,策划了百余场有影响的大型书画活动。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国文化报》《北京晚报》《中国艺术报》等开评论专栏,现有千余篇、百余万字的文章发表于全国各大报刊杂志上,其中《齐白石如何引世界关注》一文,入选中国高考9分考题。《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文化报》《北京晚报》《文艺报》《美术报》《中国书画报》《鉴藏》杂志等都曾多次专版或专栏介绍其艺术成果。2023-11-25
-
著名书画名家:彭利铭|来自心灵的化解彭利铭,1965年生于湖南涟源,长于京城,少时受中央文史馆前辈指点学习书画,后师从欧阳中石教授。历任第八届北京市文联副主席,第八届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第五、六、七届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首届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第四、五届北京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作品多次搭载神舟飞船遨游太空。多幅作品收藏或装饰在人民大会堂、中国美术馆、国家博物馆、国家图书馆、京西宾馆、中国文联大楼、北京市委、市政协等重要场所。自九十年代以来作品经常参加全国性大型展览。2019年,为迎接建国70周年大庆,应有关部门邀请,为天安门城楼大厅创作巨幅山水《大美中华》。 三十余年来,热衷于美术评论、书画宣传、活动组织策划工作,曾为近百位书画家撰写评介专题或画册后记,策划了百余场有影响的大型书画活动。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国文化报》《北京晚报》《中国艺术报》等开评论专栏,现有千余篇、百余万字的文章发表于全国各大报刊杂志上,其中《齐白石如何引世界关注》一文,入选中国高考9分考题。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文化报》《北京晚报》《文艺报》《美术报》《中国书画报》《鉴藏》杂志等都曾多次专版或专栏介绍其艺术成果。 《江山多娇——彭利铭诗书画作品集》后记 来自心灵的化解 文/彭利铭 曾记得,在2008年初春,应人民美术出版社的邀请,我一面分类整理着自己多年书法创作,又在其中挑选出部分还算满意的作品汇集成册。不久,当看到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们精心设计的书法集时,我难以抑制自己的激动,回到思念的家乡,站在孩提时常玩耍的石桥上,仰望龙山,乘兴写下了一首七律: 烈烈龙山放远眸,汤汤孙水竞风流。 将军崖上迸飞瀑,游子心头和唱酬。 杉竹凌云迎雅客,田园如画犒耕牛。 篱笆挤破花争秀,伴我犁春四十秋。 在兴奋回忆中弛骋许久,我的心才复归平静。一种困惑、一种犹豫、一种苦恼,还有一些自嘲久久萦绕在脑海,一直挥之不去。无论是大江东去,还是潮起潮落:或是月落乌啼,或是远上寒山。乏味之感油然而生,甚至产生了放弃的念头。回眸身后书法之路,放眼神州无限风光,让我深深感到:囿于书法的一支秃笔,是难以淋漓尽致展现大好河山之壮美,大江东去之壮阔,日出东方之壮丽,改革大潮之壮举。古人留给我们的,不仅是宝贵的遗产,还有登峰造极的文明, 更有一份继续开拓的考卷。这一切,都像梦魇一样缠绕在我的心头。 艺术的生命离不开传承,更需要创新延续灿烂。但是如何才能真正地笔墨当随时代?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自我思想交锋,自己终于落地了一个决定。这就是除了封存出版的书法集,以及自己创作的一些诗联后,把其他的作品全部泡水、撕毁。除了不变初心,,重走艺术长征之路。从下定决心的时候,开始了我的十年创作工程,那就是要用传统中国山水画和中华格律诗词形式来记录我生活的时代和看到的世界。 回顾十年前,我坐在回京的动车上心潮激荡,望着窗外的景色,写了一首七律记录自己的冲动。当时就在想,为何不尝试用手中的笔去记录那蛟龙穿越大山的时代变迁,去描绘那花海无边大美山河! 写字、作诗、填词、画画、爬格,这都是我一生的钟情,为什么不把我看到的、我想到的、我能做到的,一件件地做,一张张地画,一首首地写,不着急,不求快,只要有感而发…… 不知不觉中,十年过去了! 这十年,我放弃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过去常去美术馆,门口一站,绝大多数人都能够打招呼,交谈番。因为在此之前的二十余年,我曾组织策划过上百场在社会上有较大影响的大型书画活动。而今天站在美术馆门口,几乎没有认识的人,心里往往会不由掠过阵惆怅。然而,回头自己近乎闭关的十年,我远离了外面精彩的世界,但完成了一件件巨幅画作,一张张书作,一首首诗作,这是只有在放弃中才能得到的收获。 十年磨一剑。今天终于把自己十年的积累呈献给我的老师们,我的同道好友们,我的至爱亲朋们,让我有机会汇报这十年沉寂的收获。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静谧的画室里,赏案上君子兰吐蕊,闻窗外潇湘竹拔节,观一片金叶飘落,听自己的心灵呼唤,随着思绪、情感的起伏,写一首诗,填一阙词,勾几笔画,携灵魂起舞,憧憬着、遭遇着熟悉的、陌生的,感受着已知的、未知的……我借散点透视之法,在“平远”、“高远”、和“深远”之中,在领悟和寄托同时,力求泼墨纸上、魂系墨中的境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象!苦苦寻觅诗词书画合璧之路,在用笔墨描摹自然山水之际,倾吐内心中对生活对时代的无限爱恋。 我庆幸我选择了书画这条与人无争的路,我庆幸在成长之路上遇到了吴作人、萧淑芳、董寿平、何海霞、启功、周怀民、亚明、宋文治、白雪石、张仃、吴冠中、许麟庐、田世光、溥松窗、潘洁兹、卢光照,秦岭云、黄均、何镜涵、韦江凡等等这一大批前辈大家的关爱,亲眼目睹前辈们创作风范,一对一传道解惑,亲授创作理奥,得以启迪,谆谆教诲与艺术启迪,使我终生受益。感恩之情,怀念尊师! 马有垂缰之意,狗有湿草之恩。此时此刻特别感恩谢冰岩、杨萱庭的书法启蒙之恩,感恩刘勃舒、王明明的知遇之恩,感恩恩师欧阳中石的启智,是先生定乾坤为我选择以书法入山水之路,题字并制定出《江山多娇》的规划和期望,寄厚望于以书促画,以画绘诗!我感恩林岫主席的鞭策,是她引导并亲授我写诗填词,十几年如一日,从无半丝敷衍,今天这里的每一首诗词联都曾荣幸得到林老师的审改批注!感恩引我进写作评论之路的赵勇田,扶持我在新闻界发展的刘建伟、邵建武、梁永琳诸兄,是他们几十年来的鼎力,才有我千余篇上百万字文章的发表,才有拙文入选全国高考试卷9分阅读题的荣幸和机遇!感恩冯远、史国良、程振国、王晓龙、潘衍习、叶培贵、贾国才诸兄在这十年中给予我在创作中的帮助,感恩在画作上题字鼓励的列位先生,感恩单位对我的培养,感恩领导对我的支持,感恩赵宁举全公司之力为我整理所有的资料,感恩所有给予支持、帮助关心爱护提携我的前辈师长挚友!大恩不言谢,铭刻于心!同时,感恩我的父母,妻儿和家人!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维护中华民族传统书画艺术尊严,攀登新时代艺术高峰,我们这一代都必须有所担当!必须努力“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 彭利铭诗词书画精品欣赏:2023-11-25
-
北京市平谷区大兴庄镇举办第十一届“大美平谷·水墨周庄”书画展11月12日, 北京市平谷区大兴庄镇举办第十一届“大美平谷·水墨周庄”书画展。业界享负盛名的200余名书画大师,精选国画山水、传统书法等300余幅作品,在大兴庄镇休闲农庄体验中心集中亮相,展览将持续到11月30日。 以笔抒情、以画传意。本届书画展由中国科学院文联、平谷区文联、平谷区大兴庄镇人民政府主办,用浓墨重彩描绘“大美平谷”,用心用情用功为高大尚平谷画像。 马平川 摄 一笔一墨,尽展书画艺术家挥毫落纸之神韵;一字一画,尽显书画艺术家对大美平谷的无限眷恋与美好祈愿,把水墨大兴庄文化艺术推向新的高度。这些书画作品,主题鲜明、内涵丰富,体现了书画家独特的艺术思考和人文价值。 为了让书画艺术飞入寻常百姓家,激发群众对书画艺术的热情。多年来,平谷区大兴庄镇以书画艺术为纽带,持续举办“大美平谷·水墨周庄”书画展活动,宣传“大美平谷”,展现平谷文化形象。同时,以书画艺术为纽带,融入到“大西良周”综合体建设,用文化赋能,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马平川 摄 记者在现场看到,书画爱好者王晓光为本次活动创作的18米“牡丹长卷”在展览馆徐徐展开,吸引了众多书画爱好者前来围观点赞。现场画作还有文化和旅游部的书画作品;众多中国科学院各学科的科学家、科研工作者的书画作品;以及多名社会名家的书画作品在此展出,值得一提的是平谷区残联在本次展会中组织了残疾人士参与绘画作品的创作并展出,体现了残疾人群体热爱生活、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本次书画展,最为震撼的是中国科学院文联副主席、中国科学院美协主席、平谷本土画家周春民特意为第十一届书画展创作的书画作品《凌霄盛世花正浓》,体现出了周老师对家乡浓浓的热爱。 书画正在成为大兴庄镇的一张文化名片,吸引着全国各地众多书画爱好者聚集大兴庄。在本次展出的众多作品中,不难看出有一群孜孜不倦的艺术爱好者,他们来自不同的行业、从事不同的工作,但他们都扎根于平谷这片广袤的热土,时时关注着家乡的发展变化,挥洒手中的笔墨,为助力高大尚平谷创作了一大批赞美家乡的书画作品。 马平川 摄 据了解,平谷区大兴庄镇将以此次书画展为契机,实施“兴文计划”,广泛开展群众书画活动,涵养文明乡风,塑造乡村文明新风貌,持续巩固和擦亮“书画之乡”品牌,为“水墨大兴庄”的发展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2023-11-13
-
安阳市书法事业功勋奖授牌仪式在市文联举行11月3日上午,“安阳市书法事业功勋奖授牌仪式”在市文联举行。 仪式由市书协主席李建学主持,市文联党组书记、文联主席、河南省书协副主席王志立向“功勋奖”获得者家属颁发了奖牌并讲话。 此次被追授予“安阳市书法事业功勋奖”的老一辈书法家有周凤池、朱长和、刘顺、徐学萍、任治国、付小矶、张伯煊、杜惠南、高向时。今年逝世的我市书协副主席付维学被授予“安阳市书法事业贡献奖”。 王志立主席在讲话中指出:向已故书法家颁发“安阳市书法事业功勋奖”,是为了缅怀他们的光辉业绩,宣传他们的感人事迹,传承他们的优秀品德,激励我市广大书法家和书法工作者继承和发扬老一辈书法家的光荣传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创作具有时代精神的精品力作,努力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我市书法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安阳市书法事业功勋奖”获奖者家属子女代表郭秀贞、周维刚、朱序、徐径遥、任艳芳参加了授牌仪式。2024-09-11
-
张振河书画展在殷都区文化馆举行10月25日,安阳市殷都区原文化馆馆长张振河书画展,在殷都区文化馆举行,中共殷都区委宣传部办公室主任张军、区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副局长曹彦丽、区文联党组书记张晓鹏、区文化馆馆长奚岩科等参观书画展。 张振河,河北省成安县人,原河南省安阳市铁西区文化馆馆长,中国当代实力派书画名家。自幼酷爱书画,中学时代,受同乡画家王雪涛的影响爱上国画,后又受到军旅画家曹延路指导,书法跟张海共同研习十二年之久,深得师长艺术的精髓。他的作品墨痕粗犷,古拙中绽放新枝;浓淡相宜,黑白相生灵动。主要科普著作有《数学谜语》《想想算算一百题》《迷你的算题》《有趣的算题》等十余种,连环画册《巧歼鬼子兵》《十只小鸡》《小兰编新歌》《鸡妈妈和鸭宝宝》等。近几年先后在香港、深圳等地举办个人画展,被观众交口称赞,许多大作被收藏家当场收购。他被加拿大聘为画家,香港、深圳等地画廊签约画家,个人事迹在《人民日报》人民号、新华网、搜狐、今日头条、百度、凤凰网、中国现代文化网、315消费文化网等媒体刊登。 本次书画展共展出以花鸟为主题的小品画二百余幅,作品形式或严谨工整、或奔放不羁,俊美而挺拔,以其特有的襟怀,巧妙的技法,勾勒出一幅幅充满正能量的艺术作品。作家李朴、王宝真、宋爱君、梁志成,画家张国令、王方霞、李秀清、霍凤岐、谢秀玲,书法家程兵、崔君等参观书画展。2024-09-11
-
中宣盛世国际书画院上海文化艺术中心成立仪式 暨姚恩滇书画展在上海举办“金秋十月迎中宣,黄浦艺坛分外鲜。”10月17日下午,中宣盛世国际书画院上海文化艺术中心成立仪式暨姚恩滇书画展活动在上海市徐汇区汇弘楼举行。活动由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江妙春主持。 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嘉宾有,原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书画协会副主席、中共中央编译局书画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张瑞祥,上海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协会名誉会长顾永樑,中国文化进万家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华诗词出版传媒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武振江,中国书协会员、上海书协会员、上海大师书法研究院院长韩煜,中宣盛世国际书画院执行院长、中国大众文化学会名人书画艺术发展委员会主任、中国楹联学会中宣盛世文化艺术院院长张玲玉,上海楹联学会副会长、上海诗词学会理事喻石生,上海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协会原副会长、古玉研究院院长、艺术品投资顾问王国富先生,上海市静安区书法协会会长、上海市静安区收藏协会会长杨继光,联合国首席艺术顾问、艺术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中国著名摄影家、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国新闻摄影学会资深会员、上海报业集团资深记者、上海薛红滨摄影艺术创作中心主任兼艺术总监、上海市徐汇区摄影协会主席薛红滨,上海市徐汇区书画协会会长陈峨,上海市戏剧学院副院长、国家一级演员田恩荣,万博艺术 Artscape董事长、“大美中国”文创(上海)中心董事经理杨宪国,上海远东出版社编辑黄政一,中宣盛世国际书画院会员、东方书法研究中心研究员陈兆威,中宣盛世国际书画院会员、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会员姚鹰厦,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会员庄连法,圣泽书院院长、上海馨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圣,上海浦东通商银行祝桥支行李中平,上海成双慧龙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总经理、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中青委教育培训分会主任王健立,上海芸文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上海群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童先花等来自全国各地的书画艺术家、楹联创作者、作家、藏友、艺术爱好者等100余人。 会上,中国文化进万家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华诗词出版传媒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武振江说,感谢活动组委会的精心组织和到场的与会嘉宾,中宣盛世国际书画院上海文化艺术中心的成立,不光为上海的文化艺术增添一道新的风景,更能吸引更多全国各地的朋友来此一展风采,促进文化艺术交流互鉴。最近恰逢“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指导思想的提出,上海作为开放的前沿,在这样的背景下,乘着这个东风,上海文化艺术中心的成立更有其深远的意义。为此专门创作了《贺中宣盛世国际书画院上海文化艺术中心成立•七绝》金秋上海迎中宣,黄浦艺坛分外鲜。今趁东风争怒放,花香鸟语蝶翩翩。 在祝贺姚恩滇书画展开幕中他表示,姚老师是上海本土优秀艺术家代表之一,她书法、绘画、摄影技艺超群,可谓沪上才女,姚老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践行者和传播者。他把另一首七绝诗歌献给姚老师的书画展:《贺姚恩滇书画展开幕》早闻才淑有恩滇,书画诸科皆领先。而下申城办雅集,笔端婀娜抒心妍。 上海市徐汇区书画协会会长陈峨致欢迎词,她表示,非常荣幸邀请文化进万家活动启动仪式在画家街举办,这是徐汇区书画协会举办的第77场“上海市民文化节”活动,姚恩滇老师为徐汇区书画协会做了很多工作,是协会的优秀会员,感谢姚老师把优秀的文化艺术品牌项目引进到上海画家街,架起北京和上海文化桥梁,让特色品牌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最后祝活动圆满成功。 上海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协会名誉会长顾永樑致辞中谈到,姚恩滇女士的画作牡丹、兰花继承发扬海派著名画家曹用平先生的精髓,用女性特有的细微之心描绘出国色天香之韵味。作品尺幅不大但具有海派传统的优雅,作品是装饰和收藏的良选。 上海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协会原副会长、古玉研究院院长、艺术品投资顾问王国富表示非常高兴欣赏到姚老师众多的书画精品,笔墨当随时代,姚老师今天的作品发时代心声,展现书风个性,是对艺术随时代变化的诠释,她的书法之路传承着书法精神,非常值得大家去研究和学习。 万博艺术 Artscape董事长、“大美中国” 文创(上海)中心董事经理杨宪国祝贺中宣盛世国际书画院上海文化艺术中心成立和姚恩滇书画展会开幕,对“科学和艺术的对话”以及对数字艺术现状作了阐述。 中宣盛世国际书画院执行院长、中国大众文化学会名人书画艺术发展委员会主任、中国楹联学会中宣盛世文化艺术院院长张玲玉和中国书协会员、上海书协会员、上海大师书法研究院院长韩煜共同为中宣盛世国际书画院上海文化艺术中心揭牌 中国文化进万家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华诗词出版传媒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武振江为上海文化艺术中心主任姚恩滇颁发聘书 原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书画协会副主席、中共中央编译局书画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张瑞祥为上海文化艺术中心副主任王健立颁发聘书 中宣盛世国际书画院上海文化艺术中心的成立,恰逢“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提出,在这样的背景下,乘着这个东风,上海文化艺术中心的成立必将乘风破浪,勇毅前行,开创文化艺术发展的新篇章。 中国书法家协会协会理事、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倪进祥,中央警卫局原副局长兼政治部主任龚光新将军,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原总参军务部副部长杨新华将军,总参动员部训练中心主任、中韩书画家联谊会会员武树才因故未到现场,为中宣盛世国际书画院上海文化艺术中心题词祝贺活动圆满成功。 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宣盛世国际书画院文化艺术中心主任姚恩滇致答谢词,她讲到,各位嘉宾朋友今天欢聚一堂,共同见证中宣盛世国际书画院上海文化艺术中心的诞生。这个艺术中心,是我们对未来的一份期待和对文化的一份坚守,更是向世界展示中国艺术魅力的一张名片。当前,国际国内艺术形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种文化相互交融,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艺术等新型艺术形式也不断涌现,为艺术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上海艺术中心的成立是应势而生,我们的目标是,力争打造国际一流的艺术交流平台,为艺术家们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为爱好者们提供感受艺术的殿堂;我们的理念是,尊重多元文化,倡导艺术创新,推动艺术普及,让艺术真正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 她讲到,未来,中心将立足于上海,放眼于世界,将与全球各地的艺术机构、艺术家紧密合作,共同举办各类艺术展览和交流活动。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创新艺术传播方式,让更多人能够分享艺术的快乐,连接世界各地的人们。通过这个平台,期待看到更多艺术家们对世界的理解、对生活的感悟,期待着与各位朋友们的深入合作。 原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书画协会副主席、中共中央编译局书画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张瑞祥宣布中宣盛世国际书画院上海文化艺术中心成立仪式暨姚恩滇书画展开幕 开幕式结束后,与会领导和各位书画家一同参观了展览,对姚恩滇老师创作的作品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参观者们也纷纷在书画作品前合影,留下这美好的瞬间。 据悉,此次展览的作品格调高雅、题材丰富、形式多样、风格鲜明,汇聚了姚恩滇和其恩师韩煜、曹用平、薛红根创作的二十五幅书画精品,作品分为国画、书法、人物、花鸟等类别。这次书画展时间为:10月17日至10月22日。(万嘉萱、王静)2023-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