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天德|游三峡(外二首)游三峡 三峡风景美如画, 气势宏伟葛州坝。 乘轮御风白帝城, 一泻千里飞流下。 游神农架 大雪纷飞神农架, 无限风景美如画。 峡谷龙潭淡墨染, 仙居圣镜胜天下。 重返襄阳 三十年前隆中行, 今幸重返襄阳城。 历代兵家必争地, 孟冬六君畅太平。 作者简介:刘天德,笔名:光磊,曾任安徽省界首市公安局机关党委书记,现任局指挥中心台长、局文联主席,安徽省、全国公安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在国家、省、市报刊杂志发表诗文200余篇,其中30余篇获奖。先后入选《中国社会发展战略研究文汇》《中国奇案纪实》《中华大地之光》《共和国之盾》《调查与研究》等刊物,出版长篇小说《爱情日记》《警徽闪烁》《高墙内的女人》3部,电视剧本《父爱》拟由公安部文化局出版,均获国家著作权专利。第三届文学一等奖、第五届中国优秀作家。最近又荣获第二届世界华人文学奖•中国年度奖——《高墙下的女人》(长篇小说)、优秀电影剧本奖——《父爱》(文学剧本)等。2023-11-30
-
南国文学优秀作家:陈宝璐 | 走进初冬,与明媚相拥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调动和激发我国广大作家创作生产积极性,促进我国文学事业的繁荣发展,中国现代文化网(报)、中媒文化艺术交流工作委员会、郦道元文学院、南国文学社联合开展了“2023南国文学优秀作家”推选活动,鼓励广大作家用手中的笔书写和讴歌伟大的时代。 陈宝璐,笔名亮剑,中共党员,山西晋城市建工集团副总经理,高级政工师。现为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现代作家协会理事,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郦道元文学院签约作家,郦道元文学院副院长,中国散文网和散文悦读微刊专栏作家。2018年以来,有500余篇散文作品先后在国家,省,市级报刊、全国优秀文学作品精选集及全国30余家文学微刊发表。8次获得全国文学大赛大奖。2013年获得第五届中国当代实力派优秀作家称号,同年入选《中国文艺家大辞典》。 走进初冬,与明媚相拥 文/陈宝璐 倏忽秋已尽,又是初冬时。 还在秋的深意里品尝,时光却拽着岁月的衣袖把季节更替。冬就在秋的厚积中踏着那叠叠层层的落叶,带着还未全部褪去的秋色来到了我们面前。 在人们固有印象中,冬,既是冰雪寒冷的代名词,又是萧瑟悲凉的写照。 一个“冬”字,虽然头顶着“冰霜寒雪”,但初冬总是与严冬有着天壤之别。北方的初冬,虽有雪花几度光顾,但仍有秋雨流连,秋色还在延续,彩叶,果实,仍挂在入冬的门楣。水未冰,地未冻,黄花带露,落叶纷呈。 人们把绿了又黄了的田野,翻出一片片油亮的黑浪。芳香四溢的果园,采摘一片繁忙。色彩斑斓的山林中,赏秋,观景,登山的人群络绎不绝。更有采山的人们,大筐小篓把喜悦背下山,松籽,榛子,山果,山野的清香,挤满了农家小院,香透了城里的早市…… 若说,晚秋是一幅斑斓的画卷,静美而从容。那么,初冬便是一首无韵的清词,泛着淡淡的冷香,清冽而素净。 别过秋天那一地落叶,便不再写“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经里的那个女子,早已经穿过水湄,披一身冬天的凛冽,款款走在初冬的渡口。 一个转身,谢幕了晚秋的斑斓;一个回眸,光阴的手,划过一川初冬的轻意。 枯萎的秋色里,一纸时光的断章,落笔季节的从容与忧伤;萧疏的冬意中,一纸空宣的走笔,墨色瘦尽的寂静与清芬。 此时,有深秋残留的满地金黄,有开得正浓的菊花,还有丰收过后,田野里的一片寂寥与空旷,而人们也换上了温暖而舒适的冬装,且行且惜,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 初冬,一如往昔的期盼,是风吹透了大地,是霜滋润了万物,是阳光倾落的最后一抹温柔,亦是人们对于最后年岁流淌着的喜悦之情。 送走秋韵,告别静谧。一瞬间,被温和的阳光所俘获。正是验证了诗人笔下的“初冬天气暖,小似立春时”,初冬的阳光,又暖又柔,散发着迷人的气息。 沐浴在初冬暖阳下,感受岁月静好。 季节的风,流淌在时下的初冬,和着那一抹暖阳,人的心境愈发灵动,就如现在,斑驳陆离的光影打在玻璃窗上,将树下的影子一一描摹。 真切地感受初冬时节的暖,就像罗兰.英格尔斯.怀德在《好长的冬天》这样记载的一样,“小阳春的午后是暖暖的,空气中带着甜香,而且很宁静,微微起伏的柔色地面延伸到远方,天空一片祥和。” 是的,冬真的来了,大地变得更加清冷,逐渐封冻。草上有凝结的露珠,晶莹剔透,圆润饱满,草木摇曳着,好像在诉说最后的叮咛,忙碌的人们守着满仓的粮食,阖家欢乐。 季节的过渡,裹挟着一份温柔,在初冬的意韵里,人们勾勒出的烟火人间,在流年的素笺上留下深情的落款。 初冬时节,人们回想着昨日之歌,又盼望着来日可期,朝暮之间,光阴似箭,落叶的梦里藏着秘密,暖阳的光里写满诗意。 冬日的暖阳读懂了人的心思,缱绻如斯,一路上寻找遗失的美好。 我一支素笔,从春日写到了冬来,也会从冬日写进下一个四季,而在这初冬里,内心欣然泛起了一缕缕亢奋的感慨。 秋,虽已转身,但还是把最后的秋色留给了初冬,只是带走了秋日的喧嚣。初冬便渐入寂静安祥,大自然安静了,心也沉静了,静静品味一下生活,静静思索一下过往,更适宜西窗剪烛,围炉闲话,或静坐独思,或涂鸦写字,或唤来知己小酌,把心温热。 季节恰如一本大书,读到“初冬”,余下的页数已不多,读罢,有了几多感悟,明白了人生如冬,卸下一身繁茂的叶子,才会变得更加透彻,剥去浓妆重饰,简单素洁的色彩,恰好画出人生美好的未来。 走进初冬,清霜凝结而降,漫长而寒冷的冬季揭开了序幕。脑海中呈现出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苍茫和严寒,我该用怎样的笔触让时光感受冬的别样情怀? 那里有寒冷的天,却也有暖人的酒,那里有冰雪的冷酷,却也有暗香幽幽。那里有北风的凛冽,却也有红泥小炉,虽是冰冷寒冬,却抵不过暖心的诗行,那一笔墨痕让我更能感受到冬虽寒,却更暖。 在这初冬的日子里,我欲借诗仙李白的笔墨,为人们送去今冬的第一笔温暖。李白的《立冬》一首诗,用寒冷温暖了冬的时光,更温暖了整个冬天。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冷吗?冻笔,寒炉,雪满,句句都透着寒意,却叠加成了心里感受到的温暖,那不仅仅是炉火,酒香的热力,更是被诗仙用他那冻笔点燃了我们心中的那份诗意,温暖了初冬,唯美了冬色…… 我喜欢初冬,喜欢它的清浅淡白,寂静安然。岁月执笔素描的一幅画卷,哪怕,仅剩几根简约的线条,和空旷的留白,也能勾勒出淡雅疏朗的清韵,妥帖一份安然,临风一摇,就落在梅雪绽放的枝头,依然是锦瑟生香般静美。 我喜欢初冬,喜欢它的田野是空旷的,风拂去了季节的风尘,水瘦山也萧索,如一幅色调简单的水墨画。没有任何一个季节像冬一样,这么简单,率性,纯粹,执着,把一个季节的五彩斑斓婉约成清简的诗行,温婉而真切。 初冬是静谧的美,繁华落尽,日月才显真情;芬芳过后,天地才露本性;“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若诗若画,若歌若舞,一曲静美,独留弥新。花红柳绿伊始尽,清水柔光一盏饮。山雪水凉寒枝瘦,鸟飞冬静人自情。 初冬是适合安放灵魂的季节,于喧嚣之外,一室,一茶,一书,一人,细品慢读,体味从未有过的安宁与静谧。 回首经年,如梦如痴。秋的热闹,扰乱了心间的秩序;秋的排场,晕染了目光的焦距,沸沸扬扬的潋滟后,静谧才是最真的美意。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无论岁月曾寄予我们什么厚望,还是生活让我们领悟到了什么是薄情;无论我们在春天种下过什么希望,无论夏天的颜色对我们是有意地绽放,还是无心的芬芳,无论秋天你收获了霓裳,还是失去了梦想,那都是生命的正常。 初冬,是谁用墨香勾勒流年?是谁用诗意染香时光?散落在岁月里的往事,温暖不了初冬的寒凉。 又一个初冬的时光,已到了人间陌上,让我们一起相约在冬季,念寒风冽冽的性情,赏白雪皑皑的净美。守护彼此知遇的一阕情分,聆听春天来临的优美号角。 此刻, 我只想做一棵北方的树,站在风雪中,默默地接受冬的洗礼,让片片雪花装饰我的梦,用心去感受冬的空灵静美,内心不染尘埃,如一颗玲珑剔透的琉璃…… 初冬轻寒,愿你我,与明媚相拥,安然向暖。美好如初,与幸福相拥,喜也淡淡,惜也淡淡。 (中媒文化融媒体中心)2023-11-29
-
南国文学优秀作家:李玉环 | 诗颂黄河壶口瀑布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调动和激发我国广大作家创作生产积极性,促进我国文学事业的繁荣发展,中国现代文化网(报)、中媒文化艺术交流工作委员会、郦道元文学院、南国文学社联合开展了“2023南国文学优秀作家”推选活动,鼓励广大作家用手中的笔书写和讴歌伟大的时代。 李玉环,微名:诗意盎然 小李 。一位小学教师。37年兢兢业业的教书育人,现在退休了,开始书写生活,书写美好,抒发心中的感情。我是区作协会员,天津散文研究会会员。已有70多篇散文、小小说、诗歌刊发在各个平台。 诗颂黄河壶口瀑布 作者 / 诗意盎然小李 我们一行50多人带着文化之旅,带着向往之情,游览中外盛名的黄河壶口瀑布。 壶口瀑布位于黄河的上游。清澈的巴颜克拉山脉融化的冰水 ,冲刷着黄土高原。中外游人拥向黄土高原,一睹黄色壶口瀑布的风采。 远远的,我听见了巨大的跳和声——如群狮狂吼,似万马奔腾。只听声音是远远不够的,一睹壶口瀑布的尊容才能体验到瀑布的雄浑伟力。 快些,再快些。我被裹挟在人流中,急于来到壶口瀑布面前。我首先看到的是结实的围栏,围住了壶口瀑布,把人山挡在两侧,让人海安安全全。我扶着结实的铁柱栏杆,凝视壶口瀑布许久 ,许久……此时此刻我惊呆了! 我见到了真实的壶口瀑布啦! 请原谅我在壶口瀑布面前的笨嘴拙舌。平时伶牙俐齿的我 语屈词穷了,但也不能挪用别人的话描述壶口瀑布的霸气、豪迈。只能用“震撼”来表达我的心声。 啊! 雄浑厚重的被染成黄色的冰水奔腾而来,涌到壶口,纵然从悬崖上跃下!巨大的水流毫不留情的直冲河床,撞击着两边的石壁。河床上顽强的石头,将黄水劈得粉碎 ,随后翻起巨大的无数浪花。就在河水冲向河底的一瞬间,水雾在半空中蒸腾。雾气在阳光下现出七彩的真身。一道长长的众人瞩目的彩虹立在空中。让游人惊愕! 我拿起手机给美妙的彩虹拍照,给翻涌的水花留影,心儿和巨大的浪花一起跳动。 我看过仁人志士、墨客骚人描述过壶口瀑布,也见过丹青妙手绘画惊世骇俗的壶口瀑布。画上的瀑布却无声无息;在壶口瀑布面前精言妙语又显得十分羞涩。我咀嚼着“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诗句目瞪口呆! 鬼斧神工的大自然巨臂一挥,奇特的景观落凡人间,搅动了人间的沉默 ,汇聚了大地上山水的精彩! 无比激动的我想起著名作曲家冼星海先生的《黄河大合唱》,以此来抒发一下不平静的心情。“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我仿佛看到了怒吼的黄河;好像听到了全民抗战,打败一切来犯之敌的呼声。这首歌是为黄河壶口瀑布喝彩,为英雄的中华儿女打气加油! 壶口瀑布力冠群山,在黄土高原上激荡。黄河在人们胸中流淌。中国人民像壶口瀑布一样无所畏惧,在滚滚的洪流中拼搏出一片安宁的净土。5000年的文明辉映着汹涌的黄色瀑布 ;年代久远的壶口瀑布在世界仅此一处。它是中国的名片,它是华夏最具有代表性的自然景观。见到它我们眼前幻化出中国的壮美蓝图 。黄河水像母亲的手抚摸着黄色的土地,不管河水有多少道弯,终将流入大海的怀抱,精美的黄色浪涛冲击着大海!触动着人们的灵魂!给我巨大的鼓舞! 从9点看到11点,壶口瀑布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多么威武!多么有力!多么神奇!我听不够,赏不完,不愿离去。 我想 ,壶口瀑布展现了壮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精神。壶口瀑布冲刷出了中华民族的豪迈和艰韧不拔的勇气。我们借助壶口瀑布的巨大动力 ,满怀信心,发扬勇往直前的精神!14亿华夏儿女前进的步伐不可阻挡。一定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一切创新源泉充分涌流”,涤荡出了一条锦绣大路,中国人正走向大路的最前头! (中媒文化融媒体中心)2023-11-29
-
南国文学优秀作家:唐志祥 | 大武陵源的奇景绝境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调动和激发我国广大作家创作生产积极性,促进我国文学事业的繁荣发展,中国现代文化网(报)、中媒文化艺术交流工作委员会、郦道元文学院、南国文学社联合开展了“2023南国文学优秀作家”推选活动,鼓励广大作家用手中的笔书写和讴歌伟大的时代。 唐志祥(与共和国同成长),籍贯甘肃武威;先后加入10个省级以上的作协会员,任有关作协的理事、编委、签约作家、优秀作家、最美作家、副秘书长、副主席等。全国征文大赛获散文两个一等、散文诗一个一等奖等多个奖项。散文诗连续五次被《中国散文诗》年选。大量散文和散文诗被有关杂志社刊发。出版两部散文诗集等。 大武陵源的奇景绝境 作者 / 唐志祥 我的心第一次被武陵源殖民了,是因为奇山秀水的耳濡目染,拒绝了所有的爱。 一一题 记 “有山皆图画,无水不文章”。我怀揣这两句诗,浏览了张家界核心景区武陵源。绵亘的三千奇峰,清碧的八百水秀组合的千山叠翠、万壑吐艳的幽兰图景,煞是万千气韵绕,美妙趣横生的绝版;举世无双的十全十美,“绝对有资格问鼎诺贝尔文学大奖”。 走进武陵源,就是走进了人间天堂。奇峰嶙峋,碧水玉簪,美的让人眩晕,让人窒息。真是一个天设地造的奇玉瑰宝坊。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曾经的一片古海,经过变迁,孕育隆起的天门山,擎举的南天门,烘托的金鞭岩,凝视的黄龙洞……成为灿烂辉煌,玄妙无穷的艺术殿堂。鬼斧神工用神刀古剑雕刻的“精品”,神态自若,精美艺绝,形成了一个粉雕玉琢的自然王国。千沟万壑,千姿万态打磨的千岩竞秀的诗句,纷纷飞到美学的高度,胸怀璀璨,放眼夺目。 山,以花冠的方式盛开。它们屹立于高天,离天只有三尺三。既有擎天之柱的九鼎神力,也有顶天立地的气贯长虹。石峰长满封刀挂剑的棱角,赤裸裸地撩骚着凶神恶煞,刺向无数人的眼眸,殖民了无数人的善心。一根根、一簇簇、一捆捆盘踞的峻峰,若笋、若斧、若戟、若钺、若兽,写满了动人心魄的章节,每个情节见证了山们挺拔于天地,垂范于千古的豪迈雄性,成为涅槃重生的力量,我感到无地自容,无言以对。 峰,记录了云天的蔚蓝澄净、纤云不染、远山含黛的撩人疏影。嵯峨之巅的旖旎风光,张在白云间,贴在蓝天上,释放出妩媚的妖姬,秀染着空濛邈远的山体。那些魅影笼罩的“秀幽险峻称奇绝,五岳黄山拜下风”的诗句,不知黙念多少遍,才能抒发我的膜拜。奇绝、险峻、粗犷、古野的原始仙境奇缘,优化成了摹帖里花押艺术文化,不知欣赏了多少遍,仍感到意犹未尽。那些袒露的组词,虽然没有修辞点缀,但有放逐的成熟思绪和真挚热情的倾诉,愿化作瓦蓝的天空,领略姿势万千的奇峭俊秀,营造一个清景芳菲的气势雄伟。 崖,悬挂在石壁上的刀枪剑戟。金风玉露的纤手,撕开氤氲笼罩的面纱,露出苟延残喘的獠牙,妄想咬死听不懂的空山鸟语,目的是复活那些壁立千仞的独情孤爱。云雾里斧钺钩叉的瘦骨嶙峋,显得朦胧、玲珑、剔透,静穆。那些横插在崖腰的鞭锏锤抓,镗棍塑棒,选择了修行,扎根于绝壁,延续崖们多姿多态的生命,拓展出层峦叠嶂的风骨。悬壁上披坚执锐的孤绝黛色,不管风吹雨淋,天打雷霹,始终保持着缄默抗争的信仰和侠骨丹心的本色。丌峰怪石的奇绝形态,撬开了我尘封已久的老表情,妄想叫我树起鸿鹄之志,长在山隙里,颤动湘西的唐诗宋词,鲜活武陵源的唐风宋韵。 洞,是奇遇深幽的眼睛。诡秘的丹青洞,是石英砂岩的雕刻出来的洞天福地。每个溶洞都有探其秘、观其景、记其事、怀其史的璀璨价值。古朴端庄的雕石,静卧在洞穴,好像有思想和灵魂的巨人,它琅环仙界、光怪陆离的神貌姿势,支撑着形态各异的胴体。秘境深处,奥妙无穷的绕室暗穴,充满幽兰黛尔的秘境。山中有洞,洞中有山,洞中有洞,洞中有河,河中有景,景中有景,构成了一个多彩的潘多拉世界。这和中国有名的龙王洞、京东大溶洞,瑶琳洞、腾龙洞四大溶洞媲美,不逊色于通幽洞灵的谈玄说妙。溶岩里诗意经典成的千态万状的天然褶皱石,千肠百结的寻找一些隐形的玄色,掩饰腐蚀的伤疤。我的凝目如果能落影琼芳,定要涂抹些青如黛、颜如玉的银粉金鳞,覆盖它们惆怅的面容,一起咏叹钟灵毓秀和审美情缘的神韵。 石,千古流芳的艺术。武陵源的秀丽山水不仅是神洲大地的盛宴,更是中国书法的经典。典型的石笋、石乳、石幔、石花、石塔……组成了一幅幅巨大的石书,汇聚了华夏书法的精华,令人无不震撼。那些跌宕起伏、惟妙惟肖的丹青书画,跃然成山壁上浓墨重彩的宋体、隶书、行楷、大楷,散发出古老的甲骨文、金文的灵气与情怀,具有雄浑俊美、俏丽遒劲、笔破迷津的筋骨。撇捺竖横里,始终洋溢的登山临水,景气和畅,气若幽兰,血荐轩辕的风格,陶冶古色古香的石文化。我看到那些透、皱、秀、瘦通文达艺的石景和石破天惊的高贵,我不敢张口说话,怕亵渎了石绣的境界。只有静静地看着它们风姿绰约的儒雅气质,沉默无言。 水,是浸润万物的素灵。武陵源的水不争夺话语权,只争穿林逐谷的奔流和滋育植被的甘露。白天哺乳庄稼,夜晚浸润草木,滋养山川。每一滴水都是渊擞里的絮语;每一个潺湲都是清澈的光影;每一朵浪花都是跳跃的音符。把快乐生命缀化成歌唱的词曲,濡沫天门山、黄石寨、金鞭溪等地貌的柔肤弱体。滋养的卑草贱木,力争让透明的心灵,能读懂娇艳欲滴的青山绿水;让海纳百川的胸臆,培育起绿色的荣耀。我眺望那满山遍野葳蕤的植物琉秀,我澎湃的激情,梦想化作一滴碧水,穿山破壁,淘尽忠诚,膏泽武陵源的一草一木。 树,万亩峰林的染色体。有人认为:树是向空灵要光亮,向蓝天索青绿,向黑土取营养,向春水借甘霖。而武陵源的树恰恰相反,它向云雾亮高度,向峻峰争媲美,向悬崖比傲骨,向峭石秀翠色。完美展现了秀而不媚,美而不妖,丽而不俗,素而不浮,寂而不孤的风骨。把它不同季节的嫩绿、深绿、翠绿、鲜绿、墨绿悄无声息的科头袒体,濡染千沟万壑、千山万水。不等来生,今生我也要活成一颗树。一半在春天生绿,一半在夏天遮阳,一半在秋天绣景,一半在冬天咏梅。静看绮丽的风光,感受风清月朗的氛围。 雾,含蓄的诗,灵动的画。武陵源白茫茫、湿漉漉的雾,宛如迷离恍惚的毓影。但在霏雾弄晴的乳白里,隐显着山重水复的斑驳陆离,就像一个流动的光影,诡秘而无声。尤其是神奇的森林公园、奇幻的天子山、惊险的天门山、幽静的袁家界,荟萃了最美的诗情画意,写意成“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的壮丽景色。特别是被云雾缭绕的石峰危崖,更是云间弄影,出神入化;纳兰容若,苍穹诛仙,形成了雾兴云涌的魔幻画面。我陶醉的双眼,泛出无限的遐想,幻想在迷雾中筑起一个海市蜃楼,静静地领悟那山在云中飘,人在画中游的万种风情。 桥,天堑的一道彩景。峭壁上悬挂的玻璃桥,是云海之上的飞龙,爬在嵯峨之翼的巨蠎。徒步过桥的一刹那,脆弱的心脏感到瞬间停止了跳动,旋晕大脑似乎突然失去了知觉,发抖发软的双腿刹时感到无力支撑躯体。只有闭上双眼,手扶护栏,豁出去艰难地匍匐前行。快到尽头时,突然睁眼眺望那近壑远山,哇!翠峰凸丌,云瀑飞泄,云蒸雾绕,远村清影,近鸟啼鸣;在拈花一闪的刹那间,时而红叶娇艳,时而野花衬映,时而天幕凝玉,时而五彩流金。真是看也醉,想也醉。曾经唐朝的李白、汪伦、卓然结伴云游武陵源时三人齐呼:“绝也!绝也!绝也!” 今时,我攀爬玻璃桥时已经理屈词穷,只能黙黙翅指:“点赞!点赞!点赞!” 路,是通往天路的孤经绝句。耸立了三亿年、横亘于三千座的陡峭岩柱,是通往上苍的必经之路。那崎岖、蜿蜒、曲折、陡峭的孤岚盘山公路,宛若挂壁的铁侠客。世界上最危险最美丽的中国天门山,瑞士的圣哥达,意大利的斯泰尔维奥,印度的拉达克四大盘山公路,天门山排在之首。天门山设计的九十九道弯,历时七年,耗资一亿多,建成的天耀中华的第一个通天大道。若乘车盘行,可以清晰地看到天下第一梯的雄姿,天门洞第一束的霓色,云水结天的第一片云海,九百九十九个台阶连接起来的第一个爬洞梯,崖竖擎天笔的第一双巨手,危岩摘星台的第一个石人,八炉拎五指山的第一个奇观,六阁携危楼的第一座天阁……我看着这些依山傍水、错落有致、锦绣欲流的公路,浮想联翩,我言不由衷的内心发出动情的感叹:“三十多万张家界儿女见山修路,遇水架桥的独创精神,正是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灵魂和脊梁。” 阅读武陵源,就读懂了张家界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经纬万端的寓意。武陵源亿万年形成的地貌风光,是淬过火的禅定,是修过练的佛子,是一部悲壮的史诗。从古海诞生,到浩瀚波涌;从奇特峰林,到砂岩绝俗;从沦桑演变,到注目胜地;是一厥诗,一幅画,一首歌,一本书,无不令人慨叹和向往。你是声名鹊起的打卡地,家喻户晓的旅游名片。 武陵源,使我至今为止,发现的最瑰丽的通灵宝玉。那些绝景奇秀比奇幻更真切,比梦境更加迷人,比烂漫更有魅力。你是洗涤俗灵,锤炼思想,逐鹿梦想的一个永久性的标志。 武陵源,我人生晓风残月的宿命,只有继续聆听你那繁衍繁华的絮语,品位你那霓景如兰的韵味,欣赏你那美丽绝色的辉煌,修补我那被陈俗旧念摧毁的灵魂之墙。 (中媒文化融媒体中心)2023-11-29
-
袁铁山散文《战马》受到中国文学界泰斗石英的赞扬11月26日,中国文学界泰斗、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长、原《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高级编审石英对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郦道元签约作家袁铁山散文作品《战马》进行赞扬,并写下评语。全文如下: 本文写得相当成功,其好处是:题材新颖,生活化极强,形象感鲜明,同时结构完整,人物性格均可琢磨,细节非常突出,颇具可读性。当然,在今后写作实践中,进一步加强文章的韵味则更好。这一点我认为通过更多的实践,将会自然达到。 上述感受仅供参考。 石英 2023年11月26日于京城斗室 石 英:原名石恒基,笔名荧光。1961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原《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高级编审。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长。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火漫银滩》等,诗集《故乡的星星》等,散文集《秋水波》《母爱》等,中篇小说《文明地狱》,传记文学《吉鸿昌》,专著《怎样写好散文》等50余部,计1000万字。长篇小说《同在蓝天下》《离乱之秋》均获天津市鲁迅文学奖,散文《武夷山的雨》获天津市作品一等奖,《厦门风韵》获中国报纸副刊好作品一等奖。 原文如下: 战马 文/袁铁山 战马54号是我的坐骑,在外人眼里看有点不沾边,其实它是营教导员李崇义的马。首长经历了战争的洗礼,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我给他当通信员,担负警卫、勤务与通信工作,驾驭战马执行任务是常有的事,所以便有了开头的叙述。 69年准备打仗,部队从河北邢台开赴内蒙前线,集宁的老虎山、卧龙山、马莲渠、1438.7高地等等,就成了我们“守如泰山大功营”的主要防线。各连队扼守要点相距较远,通信联络战马就成了主要代步工具。 当年我只有18岁,穿着合体的军装,一颗闪闪发亮的红五星帽徽端正的镶嵌在军帽上,与两个红色领章衬托着我红扑扑的脸颊,显得格外精干,手枪与公文包十字披肩斜挎,武装带一扎,端坐在马上真是神气活现,威风凛凛! 54号是棕色的,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泛着油亮油亮的光泽,它岁数不大,身体强壮,有着军马独有的特质,经过训练,它懂得部队的口令,比如:列队、看齐、抬腿、卧倒等等,它样样精通做的到位。走起路来总是昂着头,伴着清脆的马蹄声,脖子上的鬃毛有节奏的摆动。我与它初次打交道,就觉得它既聪明又调皮。 开始它并不认可我是它的主人。第一次执行任务它就给我来了个下马威,离开营部没有多远它掉头就往回跑,我把它拉回来,它还是照做,往返几回拧不过我,一计不成又心生二计,走着走着就慢慢的倒在地上,既不让我骑,又怕摔伤我。我站起身,把它拉起来然后拍了拍它的头,又摸摸它的背,刚上马还没坐稳,它照样又倒了下去,气的我冲它大声吼起来,尽管如此也舍不得打它一下。我牵着它向前走了一会儿,给它挠了挠脊背和肚子,这个做法好像感动了它,当我再次跨上马鞍抖动缰绳时,它顺从的按照我的路线一直跑到七连阵地。第二次执行任务它又变换了方式来考验我,走出营地,它一尥蹶子驮着我就往左边的树行子里钻,想趁机把我刮下来,它好去自己向往的地方。我勒住马缰,把它的头使劲的拉向右方,它才掉头走出矮树林,我以为这下它可以听话了,没成想它撒腿又往右边的树丛里钻。我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把它调出来。几个回合过后,它见我纹丝不动的骑在它的背上,于是昂起头来向着天空“灰儿灰儿”地叫了两声,好像说:我服了,我服了,然后乖顺的奔向远方。这两次的结果还不错,我总算顺利地完成了通信任务。 经过一段磨合,我与54号结成了亲密无间的对子,无声的战友更加坚实。在马厩里只要见到我,它特亲热,时不时的打着“响鼻儿”向我点头,一只前蹄还不住的刨着地,示意让我牵它出去,于是我跟它贴贴脸,抚摸一下它的头,向它示好。 年轻的54号有时候表现出胆子小。一次夜间我跟随教导员去查哨,山间的林子里月色朦胧,树上栖息的小鸟受到打扰会“扑棱棱”的飞起来,大山里时有信号弹升空,远方不时还会传来野狼的嚎叫声,令人毛骨悚然。走着走着它看到月亮地儿下的黑影“吧嗒”一声拌了马腿,首长说:“它还小,看到黑影害怕了”。我心里仍在纠结……可它不以为然,不乏军马的气质,依然昂着头矫健的前行,在它的身上我看到了军马的骨气与承受力,前进就是它的目标与使命。 54号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奔跑,有一次几匹马同时出征,听到命令,我一抖缰绳,它抬起前腿如同离弦之箭冲了出去,一路奔跑,始终位列前茅!这次是去黄旗海,近百里的路程它没歇脚,远远的把其它几匹战马甩在后面,尤其是“二马蛋子”那可是战马中的佼佼者膘肥体壮,你要是见到二马蛋子的祥子,一定不会相信是这个结果。 69年9月的一天,我接受了到团部去取文件的任务,团部设在一个土围子的监狱里,因为战事紧,犯人都被迁移走了,于是这个监狱就被部队征用了。去团部要走一段很长的山路,骑马也要跑上几个小时,从营部出发穿过老虎山的山坳,越过土集公路和集二线铁路,走马莲渠,跨卧龙山,又翻了几个小山丘才到达团部。见到首长,我立即下马敬礼,杨团长和马副参谋长热情的与我打招呼,首长亲切地拍拍我的肩膀:“小鬼辛苦啦”!我笑着回答:“首长辛苦”!取了文件我立即踏上返回的路程,俗话说“老马识途”,回来的路线好像在54号的脑海里做了标记,它丝毫不差地按原路返回。途经马莲渠村边有一口井,路过这里战马说什么也不走了,我心领神会的跳下马,摇着辘轳打了一桶水,倒在石槽里,它悠闲地喝了起来,还不停的摇着尾巴。喝足了,扭过头来向我甩着缰绳示意可以走了,我牵着它过了铁路道口纵身上马,由于沉浸在完成任务的愉悦之中,竟没有注意到一列火车正飞快的开过来,司机看到了我,一拉汽笛“呜……”的一声,54号突然吓惊了,它嘶叫一声,顺着山路,奋蹄狂奔。风驰电掣般的速度令我有些紧张,我下意识地一手持缰,一只手紧紧抓住马鬃,两脚用力踩住马蹬,两腿夹紧马的肚子,任它狂奔……战马的素质这时表现的淋漓尽致,它惊而不乱,不错路线地向着“掩蔽部”营指挥所的方向飞奔,过了好大一会儿,我的心才慢慢松弛下来,此时此刻真有点驭马厮杀、驰骋疆场的感觉。多亏了马号班长曾提前警示过我:“马行十里要紧一紧肚带,否则滚了鞍要拖死人的”。我言听计从照做了,避免了事故的发生。 又过了两道山梁,马跑累了,营部所在地“毛不浪村”就在眼前,它这才缓解了情绪放慢了脚步。我跳下马,见它浑身淌着汗水,心疼的很,轻轻的抚摸着,夸赞说:“战友,好样的,任务完成的不错,保持这种状态,你就是头等功”。我牵着浑身湿透的战马,没有立即返回,而是不停地溜达,生怕它的腿拐了,直到它身上的汗全部消了……回去又要把它交给马号了,我真的有些恋恋不舍,轻轻的抚摸着对它说:“要交差了”,它好像领会到我的意图,昂着头与我并肩站立目视远方,只见两山的凹部已经遮住了太阳的半个脸,晚霞如同彩带与大山辉映,那柔情、壮美与烂漫,铺满天边,没有杂尘,沐浴着希望。看着风光无限的大好河山,我如痴如醉感慨万千,发誓:“一定要用生命捍卫她……” 作者简介:袁铁山,天津市人,1950年生,中共党员。毕业于南开大学,曾参与大学教科书《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编辑、写作。在部队曾荣立“两次三等功”,得到中央电台、军报、战友报宣传报道。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会员,香港大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天津诗词学会会员。天津久萍诗社副社长,书香诗社党支部书记、副社长。上海华高诗社总编。中华福苑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华福苑诗典》责任主编,《福苑杯•中华当代名家诗典》责任主编,《福苑流韵》顾问。2019年荣获CCTV央视礼宾书“福苑杯”诗词大赛冠军,2020年荣获“世界文化名家”诗词大奖赛一等奖。2023年5月1日荣获全国第二届“福苑杯”诗词大奖赛一等奖,受到CCTV主持人“来璐”专访。作品散见各大诗刊平台。2023-11-27
-
南国文学优秀作家:陈劭平 | 细阳林间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调动和激发我国广大作家创作生产积极性,促进我国文学事业的繁荣发展,中国现代文化网(报)、中媒文化艺术交流工作委员会、郦道元文学院、南国文学社联合开展了“2023南国文学优秀作家”推选活动,鼓励广大作家用手中的笔书写和讴歌伟大的时代。 陈劭平,笔名瓦叟,福州人。曾供职于福建省人大财经委员会,现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书法家协会会员,省人大书画院副秘书长、屏山书画院书画师,福建省社会建设研究会会长。从小读点哲学,喜欢诗词书画,参加省内外一些展赛并获奖。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过诸如《谈民主的非服从性和可操作性》《百年红楼辨真假——还〈红楼梦〉后四十回一个公道》等论文。2010年,论文《试论〈大学〉与书法》在第三届梁披云杯大展上获奖。 细阳林间 文/陈劭平 轻轻推开 几缕胸前的薄雾 在孩童笑声可抵达疆界 我决意把迎风逍遥的 串串绒花折叠成 海市蜃楼,奢侈地 消费一回邃密和宁静 干涩的眼神曾贪婪地 舔过狂野的丰盈,尽管 斑驳光点和蓬松落叶 也愿刻意遮蔽成熟的孤寒 但所有的漫不经心 都无法为雀儿洗礼徜徉 只有不被沉重年轮拖累的 激情,还在执拗地敲打 我痴情的短暂永恒 终究哪里可以成为爱的最后栖息地 终究还有什么充足理由 可以点亮传说中的不死鸟 给自己一首不着调的催眠曲 让记忆再一次搁浅,在这 细阳林间热情拥抱 梦境外眩晕叹息 外一首 《雨 中》 雨中 我寻找昨日的太阳 阴影重叠 在泪的石板上 没有蝴蝶 没有 梦 诉说古往今来的,只有 飘来的呼吸 (中媒文化融媒体中心)2023-11-27
-
南国文学优秀作家:陈红 | 又遇春风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调动和激发我国广大作家创作生产积极性,促进我国文学事业的繁荣发展,中国现代文化网(报)、中媒文化艺术交流工作委员会、郦道元文学院、南国文学社联合开展了“2023南国文学优秀作家”推选活动,鼓励广大作家用手中的笔书写和讴歌伟大的时代。 陈红,天津市人,乡村作家,喜爱文学。从2018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是散文和诗歌,也有小说。曾获全国第三届郦道元山水文学大赛三等奖。作品曾经刊登在多家网络和纸刊文学刊物上,有《南国文学原创版》《海河文学》《中国乡村》《红罗山文学》《红罗山书院》《滹沱河文学》《诗路文风》《西散南国文学》《南国红豆诗刊》《青春诗刊》《安徽诗歌》《茉莉花语的远方》《文学百花苑》《都市头条》《陇东黄土地文学》和中国现代文化网等。 又遇春风 作者 /陈红 春天又来临了,那浅浅的春风吹拂着曾经冰冻的大地,给大地的一袭绿树红花。在春风中人们也享受着春天的快乐,把春天留在自己的梦里。在生活中伴随着温暖的春风,过着春天美好的日子,令人回味不已。 那是春风拂面不觉冷的一个下午,我走进了离公司不远的健身园,那里有各式的健身器材供人们健身用,这些健身材配置也就两年多,还是很新的。这时在健身园里看见一个60多岁的老大娘,她在健身园里做着蹬车的健身运动,在蹬车时她还不忘打电话给她的老朋友,她们就这样聊着,她一边运动一边说:“我的老伴中午喝了点小酒,又吃点饺子,这是饺子酒,然后睡了。我出来约了老邻居到健身园健身,你还挺好吗?”电话里能听出她对生活的热爱,一会儿她约的老邻居来了,她们愉快地打着招呼,她的邻居也开始在健身园锻炼,用左右侧摆器摇晃着身体下肢,疏通着下身的经络。她们享受着春天里春风的日子,又是一年春天的风,就这样缓缓地吹拂着,让人感到它的温和和甘醇。 我曾在17岁时的春天,因生病住进医院,那时父母让我收拾好住院用的东西,临行前我挑了本诗集带在身上。记得和我同病房的是位中年妇女,她面目和善,她看我看诗集,就跟我说起她的婚姻,她说:“我们是老夫少妻。”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词,知道了爱情还可以来这样描述。她的老伴常来看她,她让我看到了书本以外的爱情生活。她吃松花蛋时分给我一个,让我也吃,并且对我说:“这是我老伴带给我的。”她是个喜欢向人展示着她老夫少妻的爱情。她很关心我,她曾用她的嘴唇压在我的额头上,看我发不发烧,让我很感谢她的好意,她给人一种遇到春风般的感觉。在这个春天里,春风带来了一阵暖意,让人感到它带来的爱的存在。 曾有这样的一则爱情故事,她30多岁,在写封情书给她的意中人,她在打着键盘的那一刻,她幻想着她的意中人的手也在打着键盘,将她想对他说的话一点一点打着,她颤抖着双手,她觉得她的意中人的手覆盖在她的手上,那份情书就这样被写出来。她觉得仿佛他已经看到了这份情书,也许是它永远不会被打印发出,当她将情书存盘的一刹那,她知道她生生世世地爱着他。 在这个春天里,这份情书就像是她的意中人写给她的,她终于将这份情书发出,写出对他的爱意十足,说出了自己藏在心里的话语,这让她觉得如释重负。 春天的花朵为此开放,引来了勤劳的蜜蜂在酿着可口的花蜜。 春风就是这样的吹拂,一年年吹过之后,发生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在它一年一度的春光下,春风里人们的过着和煦的春天的日子。怀着美好的憧憬和那动人的浪漫,它更激发了人们内心的激情,总是发生些美丽的故事与人诉说。 (中媒文化融媒体中心)2023-11-27
-
南国文学优秀作家:应满云 | 怀念屈原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调动和激发我国广大作家创作生产积极性,促进我国文学事业的繁荣发展,中国现代文化网(报)、中媒文化艺术交流工作委员会、郦道元文学院、南国文学社联合开展了“2023南国文学优秀作家”推选活动,鼓励广大作家用手中的笔书写和讴歌伟大的时代。 应满云,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宁海县作家协会主席、宁海传媒集团三级调研员。曾在《诗刊》《星星》《中国诗歌》《诗歌月刊》《诗潮》《江南诗》《辽河》《延河》《文学港》《中华文学》《海南文学》《神州文学》《名家名作》《世界华文作家》《文学报》《人民日报》等报刊发表诗歌200余首,有作品入选《中国年度诗歌》《中国年度散文诗》《当代诗歌2023年精选》等多个选本,并获柔石文学奖、“中华杯”国际华人文学作品大赛奖、“天汉杯”中国双年度大家文学奖、《中华文学》年度诗歌奖等20多个奖项。诗集《闲云记》被评为宁波市城市书单获奖图书。另有作品获《中国世纪梦》报告文学奖,并参加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颁奖典礼。 怀念屈原 文/应满云 汩罗江今天涨潮,没过 一个清癯的身影 然后,用粽叶、麻线包裹 那香草美人的模样 一位抚鬓的诗人,怀抱 《离骚》,腰缠香囊 将忠言逆耳投向江面,咆哮 长长的天问 脱尘而去,成千古绝唱 漩涡里,有忧国诗句 和沾满泪襟的长衫,呑没 楚地丛生的蒲剑、艾草 滚滚红尘,一个屈组合 一个原,像风在江河中咽呜 湿漉漉地捞起,龙舟 在播鼓竞桨中,追寻一个 叫端午的流年伤痕 (中媒文化融媒体中心)2023-11-27
-
南国文学优秀作家:李春明 | 敕勒川草原吟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调动和激发我国广大作家创作生产积极性,促进我国文学事业的繁荣发展,中国现代文化网(报)、中媒文化艺术交流工作委员会、郦道元文学院、南国文学社联合开展了“2023南国文学优秀作家”推选活动,鼓励广大作家用手中的笔书写和讴歌伟大的时代。 春光,原名李春明,1939年生,内蒙古丰镇人。1966年内蒙古大学汉语专业中文系毕业,先后供职于基层、内蒙古自治区党委。长期以来,以诗纪事,以诗思考,有感即发,行必有诗,已岀版诗词选三部(四十余万言),第四部即将面世。现为内蒙古诗词学会会员、郦道元文学院签约作家。 敕勒川草原吟 (一) 媪叟娃郎神气精,倩男靓女手牵萦。沾花惹草千蜂恋,剪翅腾空百鸟鸣。右带左携添喜趣,前连后缀壮行程。家人思念难团聚,天各一方谋复兴。 注:天各一方,子孙家人节假日在岗奉献青春。 (二) 餐馆人多生意隆,欢声荡破九霄重。香茶润口心神爽,名菜滋喉精气融。宾客光临添喜兆,堂官设座现欢容。尧天舜日千家乐,海晏河清敕勒红。 注:敕勒川,阴山南麓,青城北郊景点。名闻古今,古有“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描绘,今朝更好看。 游青城小黑河 (一) 鹊声恰恰似闻箫,柳绿花红天地娇。壮柳摇丝遮烈日,鸣琴扬曲荡名桥。碧波轻漾鳞纹细,掠影浮光楼样漂 。街舞翩翩双比翼,起伏俯仰如旋飙。 (二) 枫红凝露美云端,气爽风清香满天。 碧水轻揉腾细浪,柳丝摇曳舞新绵。 游人接踵开怀笑,众鸟齐鳴剪翅翻。 五谷丰登黎庶喜,粮仓装满展欢颜。 (三) 音乐喷泉荡九重,游人煕攘乐融融。阳光明媚鸟高唱,空气清新河厚情。天水如兰迷倒影,白驹过隙赶流风。优游自得天恩赐,紫气东来惠众翁。 注:青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别称。蒙语意,“呼和”为青色,“浩特”意为城市。“青城”“呼和浩特”,异词同义。 (中媒文化融媒体中心)2023-11-27
-
南国文学优秀作家:刘运德 | 岳父的染坊生涯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调动和激发我国广大作家创作生产积极性,促进我国文学事业的繁荣发展,中国现代文化网(报)、中媒文化艺术交流工作委员会、郦道元文学院、南国文学社联合开展了“2023南国文学优秀作家”推选活动,鼓励广大作家用手中的笔书写和讴歌伟大的时代。 刘运德,笔名“文武”,安徽省界首市公安局退休干部,中国散文学会、安徽省作协会员,中国当代实力派优秀作家,《中国现代文化》杂志、“郦道元山水文学院”签约作家,南国文学社副主编,《青年文学家》南国文学会作家理事,《文笔精华》研究会特邀会员。先后有500余篇诗、文在国家、省、市报刊杂志、网站平台发表,其中80余篇奖励。出版《剑与盾》《警魂》《忠诚》三部选集。 岳父的染坊生涯 作者 / 刘运德 我的岳父张振山家住界首市田营镇吴桥西村,出生于二十世纪初期,家中一直贫穷,从小在外地染坊打工,学得一手染布手艺。 1940年,正值我国抗日战争进入艰苦阶段,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由于界首处在黄泛区,国民党驻军和新四军都十分活跃,日本鬼子很少进犯。但因为农业凋敝,人民生活十分困难。加之吴桥村穷人较多,同宗的亲邻纷纷搬到外村给财主种地,空出一些宅基地。看到自己的大儿子逐渐长大,有了帮手,他便征求亲邻的同意,在这些空地上临时盖起了几间棚子,购置了染缸和工具,开始自己的染坊生涯。 染坊的设备缸(左)、锅灶(中)、木架(中、左)、高脚板凳(左)等 逢集的上午,岳父推着独轮车,到邻近的集市接来要染蓝颜色的白布。下午回到家,开始整理。他两臂张开,扯起一块块白布丈量长度,验证账本,并在每块白布的边角处,用毛笔写上布主姓名和尺寸,再把布角卷起来用线系紧,外包面疙瘩。等白布染成蓝布,晒干后再拆开面疙瘩,蓝布边角会出现白底黑字,布主姓名及尺寸数码清晰可认。 岳父用的染料,开始是自己种植的草本植物板蓝根,从它的叶子中提取小蓝靛,再加工成颜料“靛青”。由于工艺复杂,加工费时,后来岳父就通过靛行购买已加工好的“靛蓝”。再后来又改用从城里买来的化学染料“洋靛”,染布就简便、快捷多了。 染布多在夜间,十余口染缸并排放在屋内四周,上支木架,用以挂控印染布的水,减缓人力劳累。中间砌有锅灶,以便使用温水融化染料,冬天给缸水加温,防止结冰。吃过晚饭,岳父便在长子的帮助下向缸内注温水,然后亲自按布主要求颜色深浅放入不同量的染料,搅拌稀释均匀。只见他两手上下紧握木棍,用力搅拌,缸水立刻飞速旋转,陡现深水窝窝。灯火照着,氤氲袅袅的水气打着团往上升,才将整理好的白布浸水泡湿,再分别下到不同的染缸里浸染。 第二天凌晨,浸泡在染水缸里的布,被染成深浅不同的蓝颜色。父子二人就开始从水缸里捞布,为了不让染料丢失,他们把染缸里的湿布一头挂在木架上,用两个木棍夹住,左手握紧,右手狠拉染布,把染料水又收回缸里。几百丈染好的布,需抽拉几个小时,十冬腊月穿着单衣还淌汗。两只手由于长时间在染水缸里浸泡,已变成深蓝色,冬天更加皲裂。 根据村民需求,岳父的染布技艺不断改进、提高,增加了印染花布。这是一项十分精细和耗时、费力的技术活。在晴朗的白天,院子里摆上一张大平板桌,桌前放一堆白布,岳父坐在桌旁扯开布平放在桌面上,先在布面铺上硬质印版(城里购买),与布幅等宽,一张张花鸟、龙凤图案在上面镂空,再用刮刀把豆面加石灰(1:0.7比例)调和的浆呈45度均匀、快速地刮在印版上,然后从印版一角揭起,布面上就印满豆面和石灰浆的图案。待整个布面全部印好,挂在阴凉处自然晾干,再放入由靛蓝加石灰、酿酒调配的染缸中染色,20分钟取出,氧化半小时变色,经反复多次,直至达到所需颜色为止。 染好出缸的湿布需要洗净浮色。清晨,岳父和长子用高腿长木板凳扛着染好的湿布,来到杨广河边,扎着马步,两手攥着长木棍,挑起湿布在深水处用力涮洗。随着搅棍在水中翻飞,古运河卷起蓝色的浪花。那印花布的豆面石灰浆叮咬得结实,搓洗更加费力。特别在冬天,朔风呼叫,打开冰冻,在冰窟窿里涮洗湿布,一干几个小时都不觉得寒冷。 只要天不下雨,染好的成品湿布就搭在院内的高架上晾晒。那一架架长条深蓝、浅蓝和印花布,在璀灿的阳光下随风轻歌曼舞,婀娜多姿,用缤纷的蓝白色彩,传递着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朴实向往和追求。特别是高挂的印花被面布,有“孔雀开屏”“龙凤呈祥”“松鹤延年”等,色调朴素大方,图案清淡典雅,令人心广神怡。那挂在低处、排列有序的碎花被面布,又显得古朴明快,清新俊逸,让人目酣神醉。而雍容华贵的“凤戏牡丹”被面布,更使人感到花团锦簇,流光溢彩,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和欢迎。这些,都充分显示了岳父高超的印染技艺,展现了华夏千百年来手工艺品的无穷魅力,凝聚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不朽精神。 染布在高架上晾晒 为了把染好晒干的家织布碾压平整,岳父添置了一套笨重的平布设施,占据了大半间房子。前方是木辊车,后方是光滑的凹面青石碾盘,长约2米,宽半米,底部长1米,中间低、两边高,重约200公斤,深嵌在地面上。在碾盘旁边,斜立着长约1米、厚半米、重约70公斤的马鞍型青灰色碾石。下面常与布辊接触,光滑照人。碾盘对峙碾石,大有“虎踞龙蟠”之势。围绕着碾盘、碾石搭成结实牢靠的木架扶手,便于操作。 平布师傅双脚踩在碾盘(下)上面的碾石(上)两翼,左右来回碾压布锟(中),平整布匹 平布多在凌晨,是力气活,由岳父亲自操作。在不太明亮的油灯下,他一身短装打伴,轻盈敏捷。先上木辊车,把染成的布喷上雾水,卷到木辊上,再把布辊放在碾盘中央。他踏上碾石,两手握紧高架扶手,两脚都放在翘起的碾石一翼上,用力齐蹬,只听“扑嗵”一声,碾石稳稳地平落在碾盘上面的布辊上。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分出一只脚,蹬住碾石的另一翼。于是,驾驭着碾石,在半空中左右腿轮番均匀用力,掌握着平衡,布锟便在碾盘、碾石中间来回滚动......等布平好了,他把两只脚收拢到碾石一翼上,用力齐蹬,“扑嗵!”碾石像驯服的雄狮,又温顺地斜卧在碾盘边的原位上。松开扶手,下了碾石,把布辊搬到辊车上,将那平整亮丽的成品布卸下、叠好,放到成品布堆上,然后再去碾下一个布辊,直至平完为止。 吃过早饭,当岳父推着小车赶集,将印染好的布发给布主时,人们无不为他精美的染布质量和周到服务而赞叹。加之价格公道,岳父的“张家染坊”名声传遍十里八乡,有口皆碑,生意越来越红火,家庭生活也不断好转。加之岳母过日子精打细算,家中渐渐有了积蓄,租种了十几亩土地,直到新社会土改后,岳父家才结束租种土地的历史。 岳父秉性刚直,嫉恶如仇,对待乡亲平易近人,慈善诚信。在国民党统治时期,虽然辛勤劳动,但种地、开染坊既受封建地主的压榨,又受官府多如牛毛的税费盘剥,仍难脱离苦海。加之兵匪的抢掠,更使企求挣钱糊口的农民手工业者天天惴惴不安,诚惶诚恐。久而久之,岳父磨炼出了坚贞不屈、敢于抗争的顽强性格。 特别是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国民党又发起内战,界首一度社会混乱,盗匪肆起。岳父在染坊大门里侧,停放着刀枪剑戟,后来又买了两支长短猎枪,用以保护染坊和布主财产的安全。 1946年秋天一个漆黑的夜晚,外地的土匪突然从吴桥西村南头往北冲来。“贯啊—”“贯啊—”的吆喝声夹杂着“砰、砰、砰”的枪声由远而近,还点燃了两座麦秸、高梁秆垛,火焰冲天,令人畏惧。岳父家住在村北头,他勇敢沉着,迅速拿着长、短枪,隐藏在染坊前杨广河北岸的土坑里,与土匪隔河对着开枪,接连打了几十发子弹,土匪看到对岸长、短枪俱全,威力巨大,害怕伤亡,慌忙逃逸。 邻村布主夜里听到从吴桥村传去的枪声,看到熊熊燃烧的火光,惊恐不已。第二天蒙蒙亮就前往染坊看望,当得知自家送染的布未受损失时,千恩万谢地称赞岳父“诚信、勇敢!”“是个大好人!”还说:“你若坑害我们,不就一下子发财了!”岳父铿锵有辞地说:“拼命保护你们的布,是我的责任。手艺人要讲信誉,做生意得凭良心!” 后来,一群国民党劣兵趁黑夜抢劫吴桥东村,眼看就要抢到吴桥西村。岳父和本村几名枪手依托杨广河桥面石墩的掩护,机警地组成火力网堵截,劣兵始终未能踏进吴桥西村半步,灰溜溜地逃跑了。 还有一次,土匪大白天抢窃邻村黄庄,岳父带领本村有枪的村民前往支援,奋勇抗击,打死一个叫“淘气”的惯匪,其他的都狼狈逃窜,保护了黄庄老百姓的安全,受到全村人的高度称赞。 1947年10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时路经界首,打跑了国民党反动派,建立了人民政权,岳父的染坊得到政府支持、保护,生意愈加兴旺,直至新中国成立,全家人过上了安定祥和的生活。但随着我国百业欣荣,大力发展印染纺织工业,供销社里机器织的“洋布”花色绚丽多彩,琳琅满目,价格便宜,农村的家庭织布逐渐减少,“张家染坊”生意受到影响,直到1953年关门停业。 岳父(左1)生前和女儿张玉英(中)、外孙女刘方方(右1)合影 于是,岳父和孩子们安心种地,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儿女们在老人坚强不屈精神的影响下,各尽其才,奋发有为。大儿、四儿曾任村、队干部,二儿成了兽医,三儿当了人民教师,女儿(我爱人)成为市人民医院医生,令村民们刮目相看。 特别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改革开放的春风劲吹中原大地,为岳父家庭注入新的活力。老人虽然进入耄耋之年,但仍然含饴弄孙,为支持、教育、培养第三、四代尽力。19个孙辈中,先后10个大学毕业,其中2人是博士、硕士,1人成为全国闻名的民营出版企业家,1人成为全国著名书法家,7人参加工作,5人当了企业老板。重孙辈有36人,25人上了大学,14人是研究生,6人去国外留学,20人成为公务员,“张家大户”真正成了远近闻名的佼佼者。 岳父(二排中)生前与三儿张文化(二排右)、儿媳李秀芝(二排左)、女儿张玉英(后排左)和作者(后排左2)等家庭成员合影,张家连续两届荣获“安徽省五好家庭”称号 1983年,岳父和岳母由于长年辛劳,先后患了冠心、肺心等疾病,便跟随三儿张文化、儿媳李秀芝一家人在城市生活。全家人团结一心、勇战病魔,爱党爱国、努力工作,勤俭持家、助人为乐,受到社会广泛赞誉。九十年代前后,张家连续两届被授予“安徽省五好家庭”光荣称号。 (中媒文化融媒体中心)2023-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