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中国行动 专项行动一:健康知识普及行动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对家庭和社会都负有健康责任。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最根本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当前,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总体仍比较低。2017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只有14.18%。城乡居民关于预防疾病、早期发现、紧急救援、及时就医、合理用药、应急避险等维护健康的知识和技能比较缺乏,不健康生活行为方式比较普遍。科学普及健康知识,提升健康素养,有助于提高居民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和健康水平。《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界定了现阶段健康素养的具体内容,是公民最应掌握的健康知识和技能。 行动目标: 到2022年和2030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不低于22%和30%,其中: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水平、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水平、基本技能素养水平分别提高到30%、18%、20%及以上和45%、25%、30%及以上,居民基本医疗素养、慢性病防治素养、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分别提高到20%、20%、20%及以上和28%、30%、25%及以上;人口献血率分别达到15‰和25‰;建立并完善健康科普专家库和资源库,构建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中央广电总台对公益性健康节目和栏目,在时段、时长上给予倾斜保障;建立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绩效考核机制;医务人员掌握与岗位相适应的健康科普知识,并在诊疗过程中主动提供健康指导;中医医院设置治未病科室比例分别达到90%和100%。鼓励各主要媒体网站和商业网站开设健康科普栏目。提倡个人定期记录身心健康状况;了解掌握基本中医药健康知识;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 ——个人和家庭: 1、正确认识健康。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个人生活方式和医疗卫生服务是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提倡主动学习健康知识,养成健康生活方式,自觉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理解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了解医疗技术的局限性,尊重医学和医务人员,共同应对健康问题。 2、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注重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动静结合、心态平和。讲究个人卫生、环境卫生、饮食卫生,勤洗手、常洗澡、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不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品,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用胳膊或纸巾遮掩口鼻。没有不良嗜好,不吸烟,吸烟者尽早戒烟,少喝酒,不酗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关注并记录自身健康状况,定期健康体检。积极参与无偿献血,健康成人每次献血400ml不影响健康,还能帮助他人,两次献血间隔不少于6个月。 3、关注健康信息。学习、了解、掌握、应用《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和中医养生保健知识。遇到健康问题时,积极主动获取健康相关信息。提高理解、甄别、应用健康信息的能力,优先选择从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等政府部门及医疗卫生专业机构等正规途径获取健康知识。 4、掌握必备的健康技能。会测量体温、脉搏;能够看懂食品、药品、化妆品、保健品的标签和说明书;学会识别常见的危险标识,如高压、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生物安全等,远离危险物。积极参加逃生与急救培训,学会基本逃生技能与急救技能;需要紧急医疗救助时拨打120急救电话;发生创伤出血量较多时,立即止血、包扎;对怀疑骨折的伤员不要轻易搬动;遇到呼吸、心脏骤停的伤病员,会进行心肺复苏;抢救触电者时,首先切断电源,不能直接接触触电者;发生火灾时,会拨打火警电话119,会隔离烟雾、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逃生。应用适宜的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方法,开展自助式中医健康干预。 5、科学就医。平时主动与全科医生、家庭医生联系,遇到健康问题时,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早诊断、早治疗,避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根据病情和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医疗机构就医,小病诊疗首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大病到医院。遵医嘱治疗,不轻信偏方,不相信“神医神药”。 6、合理用药。遵医嘱按时、按量使用药物,用药过程中如有不适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师。每次就诊时向医生或药师主动出示正在使用的药物记录和药物过敏史,避免重复用药或者有害的相互作用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服药前检查药品有效期,不使用过期药品,及时清理家庭中的过期药品。妥善存放药品,谨防儿童接触和误食。保健食品不是药品,正确选用保健食品。 7、营造健康家庭环境。家庭成员主动学习健康知识,树立健康理念,养成良好生活方式,互相提醒定期体检,优生优育,爱老敬老,家庭和谐,崇尚公德,邻里互助,支持公益。有婴幼儿、老人和残疾人的家庭主动参加照护培训,掌握有关护理知识和技能。提倡有经消化道传播疾病的患者家庭实行分餐制。有家族病史的家庭,有针对性地做好预防保健。配备家用急救包(含急救药品、急救设备和急救耗材等)。 ——社会和政府: 1、建立并完善健康科普“两库、一机制”。建立并完善国家和省级健康科普专家库,开展健康科普活动。中央级媒体健康科普活动的专家应从国家科普专家库产生,省级媒体应从省级以上科普专家库产生。建立并完善国家级健康科普资源库,出版、遴选、推介一批健康科普读物和科普材料。针对重点人群、重点健康问题组织编制相关知识和信息指南,由专业机构向社会发布。构建全媒体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的机制,加强对健康教育内容的指导和监管,依托专业力量,加强电视、报刊健康栏目和健康医疗广告的审核和监管,以及对互联网新媒体平台健康科普信息的监测、评估和通报。对于出现问题较多的健康信息平台要依法依规勒令整改,直至关停。对于科学性强、传播效果好的健康信息,予以推广。对于传播范围广、对公众健康危害大的虚假信息,组织专家予以澄清和纠正。 2、医务人员掌握与岗位相适应的健康科普知识,并在诊疗过程中主动提供健康指导。各医疗机构网站要根据本机构特色设置健康科普专栏,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讲座和咨询服务,三级医院要组建健康科普队伍,制定健康科普工作计划,建设微博微信新媒体健康科普平台。开发健康教育处方等健康科普材料,定期面向患者举办针对性强的健康知识讲座。完善全科医生、专科医生培养培训课程和教材内容,显著提高家庭医生健康促进与教育必备知识与技能。深入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推广普及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和易于掌握的中医养生保健技术和方法。鼓励健康适龄的公民定期参加无偿献血。 3、建立鼓励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开展健康促进与教育的激励约束机制,调动医务人员参与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将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纳入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绩效考核,纳入医务人员职称评定和绩效考核。完善医保支付政策,鼓励基层医疗机构和家庭签约医生团队开展健康管理服务。鼓励和引导个人践行健康生活方式,加强个人健康管理。 4、鼓励、扶持中央广电总台和各省级电台、电视台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开办优质健康科普节目。中央广电总台对公益性健康节目和栏目,在时段、时长上给予倾斜保障,继续办好现有数字付费电视健康频道。报刊推出一批健康专栏。运用“两微一端”(指微信、微博、移动客户端)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推动“互联网+精准健康科普”。 5、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健康知识普及工作。鼓励卫生健康行业学会、协会组织专家开展多种形式的、面向公众的健康科普活动和面向机构的培训工作。各社区和单位要将针对居民和职工的健康知识普及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结合居民和职工的主要健康问题,组织健康讲座等健康传播活动。加强贫困地区人口的健康素养促进工作。 6、开发推广健康适宜技术和支持工具。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研发推广健康管理类人工智能和可穿戴设备,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在保护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对健康状态进行实时、连续监测,实现在线实时管理、预警和行为干预,运用健康大数据提高大众自我健康管理能力。 7、开展健康促进县(区)建设,着力提升居民健康素养。国家每年选择一个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健康主题开展“健康中国行”宣传教育活动。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推动中医药健康文化普及,传播中医养生保健知识。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强化家庭和高危个体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和干预。 【摘自:2019年7月9日,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印发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2024-09-12
-
健康中国行动 专项行动二:合理膳食行动合理膳食是保证健康的基础。近年来,我国居民营养健康状况明显改善,但仍面临营养不足与过剩并存、营养相关疾病多发等问题。2012年调查显示,我国居民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为10.5g(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值为5g);居民家庭人均每日食用油摄入量42.1g(《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以下简称《膳食指南》)推荐标准为每天25~30g);居民膳食脂肪提供能量比例达到32.9%(《膳食指南》推荐值上限为30.0%)。目前我国人均每日添加糖(主要为蔗糖即“白糖”、“红糖”等)摄入量约30g,其中儿童、青少年摄入量问题值得高度关注。2014年调查显示,3~17岁常喝饮料的儿童、青少年,仅从饮料中摄入的添加糖提供的能量就超过总能量的5%,城市儿童远远高于农村儿童,且呈上升趋势(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人均每日添加糖摄入低于总能量的10%,并鼓励控制到5%以下或不超过25g)。与此同时,2010~2012年,我国成人营养不良率为6%;2013年,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为8.1%,孕妇、儿童、老年人群贫血率仍较高,钙、铁、维生素A、维生素D等微量营养素缺乏依然存在,膳食纤维摄入明显不足。 高盐、高糖、高脂等不健康饮食是引起肥胖、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其他代谢性疾病和肿瘤的危险因素。2016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结果显示,饮食因素导致的疾病负担占到15.9%,已成为影响人群健康的重要危险因素。2012年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超重率为30.1%,肥胖率为11.9%,与2002年相比分别增长了32.0%和67.6%;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为9.6%,肥胖率为6.4%,与2002年相比分别增加了1倍和2倍。合理膳食以及减少每日食用油、盐、糖摄入量,有助于降低肥胖、糖尿病、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等疾病的患病风险。 行动目标: 到2022年和2030年,成人肥胖增长率持续减缓;居民营养健康知识知晓率分别在2019年基础上提高10%和在2022年基础上提高10%;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分别低于7%和5%、贫血率分别低于12%和10%,孕妇贫血率分别低于14%和10%;合格碘盐覆盖率均达到90%及以上;成人脂肪供能比下降到32%和30%;每1万人配备1名营养指导员;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和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实施以食品安全为基础的营养健康标准,推进营养标准体系建设。 提倡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不高于5g,成人人均每日食用油摄入量不高于25~30g,人均每日添加糖摄入量不高于25g,蔬菜和水果每日摄入量不低于500g,每日摄入食物种类不少于12种,每周不少于25种;成年人维持健康体重,将体重指数(BMI)控制在18.5~24 kg/㎡;成人男性腰围小于85cm,女性小于80cm。 ——个人和家庭: 1、对于一般人群。学习中国居民膳食科学知识,使用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平衡膳食餐盘等支持性工具,根据个人特点合理搭配食物。每天的膳食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不能生吃的食材要做熟后食用;生吃蔬菜水果等食品要洗净。生、熟食品要分开存放和加工。日常用餐时宜细嚼慢咽,保持心情平和,食不过量,但也要注意避免因过度节食影响必要营养素摄入。少吃肥肉、烟熏和腌制肉制品,少吃高盐和油炸食品,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足量饮水,成年人一般每天7~8杯(1500~1700ml),提倡饮用白开水或茶水,少喝含糖饮料;儿童少年、孕妇、乳母不应饮酒。 2、对于超重(24 kg/㎡≤BMI<28 kg/㎡)、肥胖(BMI≥28 kg/㎡)的成年人群。减少能量摄入,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在膳食中的比重,适当选择一些富含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蛋白和豆类)的食物。避免吃油腻食物和油炸食品,少吃零食和甜食,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进食有规律,不要漏餐,不暴饮暴食,七八分饱即可。 3、对于贫血、消瘦等营养不良人群。建议要在合理膳食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瘦肉类、奶蛋类、大豆和豆制品的摄入,保持膳食的多样性,满足身体对蛋白质、钙、铁、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B12、叶酸等营养素的需求;增加含铁食物的摄入或者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铁剂来纠正贫血。 4、对于孕产妇和家有婴幼儿的人群。建议学习了解孕期妇女膳食、哺乳期妇女膳食和婴幼儿喂养等相关知识,特别关注生命早期1000天(从怀孕开始到婴儿出生后的2周岁)的营养。孕妇常吃含铁丰富的食物,增加富含优质蛋白质及维生素A的动物性食物和海产品,选用碘盐,确保怀孕期间铁、碘、叶酸等的足量摄入。尽量纯母乳喂养6个月,为6~24个月的婴幼儿合理添加辅食。 5、对于家庭。提倡按需购买食物,合理储存;选择新鲜、卫生、当季的食物,采取适宜的烹调方式;按需备餐,小份量食物;学会选购食品看标签;在外点餐根据人数确定数量,集体用餐时采取分餐、简餐、份饭;倡导在家吃饭,与家人一起分享食物和享受亲情,传承和发扬我国优良饮食文化。 ——社会: 1、推动营养健康科普宣教活动常态化,鼓励全社会共同参与全民营养周、“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等宣教活动。推广使用健康“小三件”(限量盐勺、限量油壶和健康腰围尺),提高家庭普及率,鼓励专业行业组织指导家庭正确使用。尽快研究制定我国儿童添加蔗糖摄入的限量指导,倡导天然甜味物质和甜味剂饮料替代饮用。 2、加强对食品企业的营养标签知识指导,指导消费者正确认读营养标签,提高居民营养标签知晓率。鼓励消费者减少蔗糖摄入量。倡导食品生产经营者使用食品安全标准允许使用的天然甜味物质和甜味剂取代蔗糖。科学减少加工食品中的蔗糖含量。提倡城市高糖摄入人群减少食用含蔗糖饮料和甜食,选择天然甜味物质和甜味剂替代蔗糖生产的饮料和食品。 3、鼓励生产、销售低钠盐,并在专家指导下推广使用。做好低钠盐慎用人群(高温作业者、重体力劳动强度工作者、肾功能障碍者及服用降压药物的高血压患者等不适宜高钾摄入人群)提示预警。引导企业在食盐、食用油生产销售中配套用量控制措施(如在盐袋中赠送2g量勺、生产限量油壶和带刻度油壶等),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先行试点。鼓励商店(超市)开设低脂、低盐、低糖食品专柜。 4、鼓励食堂和餐厅配备专兼职营养师,定期对管理和从业人员开展营养、平衡膳食和食品安全相关的技能培训、考核;提前在显著位置公布食谱,标注份量和营养素含量并简要描述营养成分;鼓励为不同营养状况的人群推荐相应食谱。 5、制定实施集体供餐单位营养操作规范,开展示范健康食堂和健康餐厅创建活动。鼓励餐饮业、集体食堂向消费者提供营养标识。鼓励发布适合不同年龄、不同地域人群的平衡膳食指导和食谱。鼓励发展传统食养服务,推进传统食养产品的研发以及产业升级换代。 ——政府: 1、全面推动实施《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因地制宜开展营养和膳食指导。实施贫困地区重点人群营养干预,将营养干预纳入健康扶贫工作。继续推进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和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 2、推动营养立法和政策研究。研究制定实施营养师制度,在幼儿园、学校、养老机构、医院等集体供餐单位配备营养师,在社区配备营养指导员。强化临床营养工作,不断规范营养筛查、评估和治疗。 3、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制定以食品安全为基础的营养健康标准,推进食品营养标准体系建设。发展营养导向型农业和食品加工业。政府要加快研究制定标准限制高糖食品的生产销售。加大宣传力度,推动低糖或无糖食品的生产与消费。实施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能力达标工程,加强食品安全抽检和风险监测工作。 4、加快修订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增加蔗糖等糖的强制标识,鼓励企业进行“低糖”或者“无糖”的声称,积极推动在食品包装上使用“包装正面标识(FOP)”信息,帮助消费者快速选择健康食品,加强对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的监督管理。研究推进制定特殊人群集体用餐营养操作规范,探索试点在餐饮食品中增加“糖”的标识。研究完善油、盐、糖包装标准,在外包装上标示建议每人每日食用合理量的油盐糖等有关信息。 【摘自:2019年7月9日,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印发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2024-09-12
-
“世界与中国人口展望数据发布暨低生育率应对研讨会”召开2022年7月12日,值第33个世界人口日之际,由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世界与中国人口展望数据发布暨低生育率应对研讨会”在北京顺利召开。会议由联合国人口司、联合国人口基金驻华代表处协办,中国人口学会提供支持。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于学军、联合国副秘书长刘振民、联合国人口基金政策与战略司司长Arthur Erken做开幕式致辞。于学军表示,联合国人口司发布《世界人口展望(2022)》(WPP2022)报告,对全球和中国人口发展态势进行预测研判,这对认识人口形势新变化,推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刘振民指出,联合国人口司开展的世界人口预测数据越来越多被各个国家、学界和民间社会组织采用,及时和准确地预测人口趋势是国家制定发展规划和后期开展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Arthur Erken表示,目前,联合国人口基金聚焦“人口弹性”,其目的旨在加强各国制定人口和社会政策和方案的能力,以应对人口结构与规模发生的变化,从而加快提升全社会人力资本、共筑繁荣未来。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丹研究员主持开幕式。 会议第一议题为“世界与中国人口发展趋势”,由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刘鸿雁副主任主持。联合国人口司司长John Wilmoth博士报告了最新版《世界人口展望(2022)》的主要发现与方法创新。由联合国人口司发布的《世界人口展望(2022)》,利用科学预测模型与方法,描绘了1950年至2020年世界人口变动趋势与发展规律,同时对当前至2100年的人口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报告显示:从现在起至2050年,超过一半的全球人口增长将来自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及、埃塞俄比亚、印度、尼日利亚、巴基斯坦、菲律宾和坦桑尼亚。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将贡献超过一半的全球新增人口。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大部分国家,以及亚洲和拉丁美洲的部分国家,由于生育率的下降,劳动力年龄人口(25-64 岁)的比重将增加。这一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将会带来一段有限的加快人均经济快速增长的机会,即“人口红利”。要最大化利用这一年龄分布带来的优势,相关国家应该大力投资于人力资本,通过保证各年龄的人口享受健康照顾和优质教育,促进生产性就业和有尊严的工作。该报告传递的重要信息对于统筹协调分配社会资源、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具有重要指向性意义,得到各界广泛关注与支持。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张许颖副主任以“14亿人国家: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未来”为题对中国人口变动趋势进行介绍。基于中长期预测结果,中国未来人口发展主要呈现14亿人口零增长、出生人口进入1000万平台期、劳动年龄人口9亿以上且素质不断提升、老年人口突破4亿规模、高龄人口规模翻番、社会总抚养比快速上升、超过10亿人居住在城镇地区等七大趋势。基于人口未来发展新趋势,我国需积极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不断挖掘人力资本新红利、不断完善养老保障、促进老龄健康,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未来。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副司长崔红艳、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Terry Hull做专家点评。联合国与中国政府高度关注人口问题,预计在今年11月15日,全球人口预计将超过80亿。这不仅是人类历史上值得庆祝的重大事件,同时也给社会、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带来了重大挑战。预测和理解这些人口变化规律对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意义重大。 会议第二议题为“全球与中国的低生育率应对”,由联合国人口基金驻华代表处代表康嘉婷博士主持。华盛顿大学教授Christopher Murray、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Peter McDonald、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副所长张蕾、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汤梦君、英国埃塞克斯大学讲师Victoria Boydell围绕中国和全球的低生育水平现状、全生命周期的生育支持体系与政策应对等问题开展讨论。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Terry Hull、日本国立人口与社会保障研究所副所长、亚洲人口学会会长Reiko Hayashi、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郝福庆、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专员杜希学进行会议点评。面对低生育这一全球人口结构性的转变,各国需要互学互鉴、探索构建生育友好的社会环境与政策环境,释放生育潜能,从而实现人口与环境、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中国人口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翟振武教授进行会议总结,对会议的务实、高效、兼具学术性与政策性的特点予以高度评价,并表示在大国博弈的时代背景下,人口长期发展变化趋势对重塑世界格局影响深远,是未来全球治理不可忽视的因素。准确预测并深刻把握人口发展趋势,将有助于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稳步推进全球发展倡议落地落实,共同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2024-09-12
-
河北磁县妇夫深山老林义务守护寺院十三载河北磁县妇夫深山老林义务守护寺院十三载 文/王宏生 在河北磁县西部深山区的北贾璧乡南峧村原始森林里的都家井弥陀寺,住着两位七旬以上的老妇夫。老伴王兴珍今年71岁,丈夫范田家73岁。 该妇夫于2010年主动上山入林,住进这座古老寺院,自此,俩位老人守望相助看护寺院,保护文物古迹十三载。 他们甘愿寂寞,不图回报,只求奉献,倾注晚年毕生心血修缮寺庙,保护文物。妇夫的善行义举感动山乡,当地百姓翘首称赞! 南峧村都家井弥陀寺,始建于隋未唐初,距今已约1500多年。已列入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由于历史悠久,寺庙年久失修,加之多年风雨盘剥,门窗破旧透风,部分墙体开裂,房顶漏雨,不能正常使用,而且寺院内外杂草丛生,一片荒凉,给人们敬拜参观等活动带来不便。 改革开放多年了,寺庙的修缮保护很少有人问津,修复工作进展缓慢,更缺乏有效管理。 王兴珍看到寺院内外如此荒凉情景,忍不目睹,伤感落泪。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涌上心头。她想,我是个有信仰的人,一个有千年历史的古寺难到就这样被冷落下去吗? 不能,绝对不能!我作为一个佛教的忠实信徒,有责任有义务守望她,保护她,我要让这座千年古寺恢复原貌,再放异彩,造福当地黎民百姓及子孙后代!于是心中便萌生了上山守护寺院的念头。她与丈夫范田家说了自己的想法,开始丈夫有点反对,但最终还是被她说服了,并赢得了丈夫的支持。妇夫便很快从家乡后天濠村卷上铺盖,带上行礼,翻山越岭10余里路来到南峧都家井弥陀寺入住守护这座古寺庙。 刚来到寺上时,这里没有水,没有电,没有住所,他们就下山打水,上山进林捡柴烧火做饭。没有住所就临时住在庙里,没有米面从家自带,生活起居用品,缺啥短啥就从家拿。 起初,妇夫俩人就过着清贫的苦行僧生活。 为了改善寺庙环境,他俩决定着手整治环境,修缮寺庙。首先组织人员打扫卫生,兴建住所。修缮房屋。妇夫的实际行动,感动了当地的善男信女。崔付芝、周广兰、苗太娥、王守花便也都纷纷参与其中,积极行动起来投入修缮寺庙的善行义举活动中。 万事开头难,凡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开始时,没有资金,他们就主动慷慨解囊捐款、捐物。共同筹措建设资金。 王兴珍、范田家首先带头捐款、捐物两万余元。在他们夫妻的影响带动下四位同志也积极响应,纷纷捐款、捐物。崔付芝捐款5000元,苗太娥捐款4500元,周广兰捐款4500元,王守花捐款4500元,很快自筹资金50000元,初步解决了资金难题。实施了一系列修复工程。 首先新盖了住房,建了水窖,等,初步解决和改善了生活饮水、居住、出行等基夲条件,为修建寺庙旅游开发奠定了基础。 都家井弥陀寺距南峧村3华里有余,寺周围青山翠柏环抱,沟深谷峡,坡陡。山路难行。平时很少有人来往,每当初一、十五及佛祖祭祀日有周边善男信女来寺庙上香敬拜。白天这里只能林海听涛,鸟语花香,夜里是漆黑静悄。只有野兽出没和嚎叫声。 就这样的一个环境,王兴珍、范田家夫妇甘愿忍耐寂寞,吃常人无法承受之苦,用信仰力量,虔诚之心坚持守护寺院十三载。 妇夫俩带领周边善男信女整治环境,修缮寺庙。先后修缮了佛殿、修复了寺周边护堰200余米,建了住所、车库、又新建了毛主席纪念亭及塑像,扩修硬化了通往寺景区的道路、停车场500余米。兴建溶水120立方的蓄水窖,整修了马刨泉水井等文物景观多处,先后投入资金约30万元。大部分资金都由王兴珍、范田家妇夫自筹。 经过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春、夏、秋、冬的辛苦付出使寺庙内外及周边环境面貌改覌,条件大为改善,寺内的佛像、古碑等文物都得到有效的保护。唯有不足是现在寺上还没有电和通讯信号,急需配套电力及通信设施,补上短板,方便开发及与外界的联系。 王兴珍、范田家妇夫的善行义举得到南峧村两委及村民的大力支持。充分依靠妇夫俩主持寺上曰常管理工作和文物保护,使寺庙文物保护及管理步入常态化、规范化轨道。 近十余年来,南峧寺景区,先后接待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人员及外来游客约10余万人次。大大扩大了古寺的知名度,有效带动了当地文旅产业的发展。引起了县、市有关领导和部门的高度重视。 2018年以来,磁县时任县委书记张才芳、县长吴从江与及贾璧乡党委、政府等主要领导先后多次亲临现场指导景区开发,对旅游发展给予极大关注与支持。 2021年以来,在贾璧乡党委、政府的帮助下,南峧村积极争取国家资金,对通往寺景区的进山隧道实施了扩修、加固、和道路硬化工程,畅通了旅游道路,为原始森林景区保护,寺庙建设、旅游开发创造了优越环境。 喜看,今日南峧都家井弥陀寺及原始森林景区新变化,新面貌,南峧村两委及当地周边干部、群众无不感谢寺院守护人王兴珍、范田家。 磁县县委、政府及有关部门领导对王兴珍、范田家夫妇俩,坚持十三年如一日义务守护古寺保护文物,甘于寂寞,只图奉献,不求回报的善行义举,给予充分的肯定和称赞! 为此笔者颇为感动,特此赋诗一首予以赞赏: 诗赞王范妇夫 文/王宏生 王范妇夫悟性禅 身居山林古寺间 施舍钱财兴修缮 守护寺院十三年 善行义举众人赞 功德无量美名传 古寺新景尽开颜 旅游开发喜空前 2022年10月92022-10-12
-
马家乡丁庄村重阳节向老年人发放慰问品九九重阳节这天,安阳市龙安区马家乡丁庄村委会向185位6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了重阳节慰问品,并向村老人致以节日的问候和祝福。 据悉,该村每年重阳节都会向60岁以上村老年人发放慰问品。今年慰问活动村委会购买了大米、挂面,发放给每位老年人10斤大米、5斤挂面作为节日的慰问品,共计发放慰问品金额约7000元。(郑兴伟)2022-10-06
-
宇泉罐诊罐疗的发明与创新李玉泉简介: 中医师; 宇泉罐疗科技开发研究所所长; 宇泉罐诊罐疗发明人; 全国罐诊罐疗课题组组长; 我国传统中医文化源远流长,拔罐疗法是民间疗法的精华,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宇泉罐诊罐疗是李玉泉老师在继承中华传统医学文化的基础上发明创新的,是一种独创的、有中国特色的、自然的、绿色的、物理的自然调理方法。 宇泉罐诊罐疗,是在传统拔罐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创新技术,是养生保健领域的一门新理论、一类新学科、一种新文化。改进了传统的拔罐疗法,使单一的拔罐具有了拔罐、灸疗、针疗、磁疗、注药渗透、点穴等综合治疗功能,并进一步开发出具有诊断疾病功能的宇泉多功能罐诊罐疗仪。 通过大量临床实践,宇泉罐诊发现了人体五脏六腑在背部的功能区定位,在背部的脏腑功能区叩罐5分钟,便能根据拔罐后不同位置皮肤上的罐印所呈现的不同色泽、形态,对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疾病进行定位,定性,定指标。诊断的结果不仅判断疾病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也可与现代医学检查指标相对应,可以知已病,也可以知未病。 宇泉罐诊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罐象图谱细分化和疾病诊断标准化。 宇泉罐疗,既继承了传统医学手段,又融入了多项现代科技元素,在拔罐同时实施注药、艾灸、脉冲玄针等手段,辅以远红外线治疗,磁疗等功能,使得医治疑难病、恶性病的疗效大大提升。通过灸罐的加入和手法的创新,有效解决了传统罐疗宜泻不宜补的难题,各具特色的双罐通透、三罐强治、四罐保健、五罐强身、六罐排毒、七罐包围、八罐平衡、九罐减肥、十四罐糖尿病、二十七罐综合调理……均已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充分的验证和广泛应用,科学客观,行之有效。 经过数十年的临床实践和发展创新,宇泉罐诊罐疗学已形成了一整套相对完善的诊疗体系,涵盖了独特的宇泉罐具,宇泉罐诊罐疗理论,宇泉罐诊罐疗技术培训,以及宇泉罐诊罐疗临床实践等多个方面,为中医的继承和发展走出了一条新路。 宇泉罐诊罐疗学独有的五种绝技: 1、宇泉拔罐诊断法的发明:是在人体背部选择五脏六腑功能定位区,获取人体、生理、病理的信息从而对人体的体质类型,健康状况,疾病部位与性质及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等做出判断的一门方法和技术。 现代医学诊断运用科学仪器,针对人体细胞、血液、分泌液、排泄物等进行数理和病理分析,找出发病机理。有些检查,如胸透、B超、CT、核磁共振、切片分析、骨髓抽样化验等也被广泛应用。现代医学诊断注重的是指标、现状和结果。 中医诊断主要是通过望、闻、问、切,八纲辩证等手段,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发病的原因、病情的经过和病人平时的自觉症状等,以察知脏腑病变,分辨疾病属性。中医诊断注重发病的起因、发病的过程,以及现状和预后。 宇泉拔罐诊断是这两种诊断的集合体,它既注重结果也注重过程和现状,更注重发病的起因等有关的因素和结果。宇泉罐诊集中、西医诊断方法于一体,不仅能对疾病做出定性、定位、定量的诊断,而且对疾病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有定性的结论,只需五分钟即可准确查出五脏六腑的病因与病情的轻重,对占位性病变亦可查出位置及体积大小,以起到早期诊断,早期预防,早期治疗的最佳效果。尤其能够对隐匿性疾病、亚健康做出早期预警。 2、宇泉罐疗药物渗透法的创新:打破了口服药物的方法,拔罐之后可根据需要,将药物直接注入罐内相应俞穴部位,在罐内负压作用下,局部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血液循环加速的状态下充分地吸收药物、使药物直达病灶,能有效起到消炎、活血、化瘀、散结、止痛、舒经活络、祛除风湿、促进新陈代谢等作用,达到改善人体素质、提高抗病能力、防病祛病、延缓衰老、益寿延年的调理目的,受到大众的欢迎,并且避免了口服药物给人体胃肠等脏腑功能带来的副作用。罐体注药还可以避免打针带来的恐惧与交叉感染。具有注药不破皮、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价廉省时、安全可靠、见效快、疗效高的特点,可起到内病外治的作用。 3、宇泉罐疗脉冲玄针法的创新:是当宇泉罐叩拔在人体局部时,罐内就会产生负压,由于罐内装有玄磁构造的物理磁场和人体的生物磁场产生共振,再配合玄针的机械刺激作用,它就会切割磁力线,改变磁场,这时循经传感就强,针灸刺激穴位敏感度就高,传导经络的速度就快,针感效应明显。且有效疏通经络,打通血脉,平衡阴阳,调畅气血,真正起到了针灸和磁疗的双重功效。同时拔罐玄针磁场效应作用人体后,会引起一系列生物场的效应,宇泉罐疗玄针感应现象和针灸时的针感效应是一样的。身上会有发麻,说明这是你的胃经要恢复了;身上有痒的感觉,想挠挠,说明这是肺经要恢复了;说明身上有蚁走的归感觉,这是肾经在慢慢要恢复了;身上有痛的感觉,这是肝经在慢慢要恢复了;身上有发木的感觉,这是脾经在恢复时的感觉。我们常见的针感效应有八种,就是冷、热、酸、麻、胀、痛、痒、蚁走感,这些是最常见的。近还有些不常见的。有多少呢?多到六十四种,,比如玄针后突然感觉飘起来了,突然感觉沉到地下了,突然感觉自己大的像个巨人,突然感觉自己像个小孩,这些都是玄针时候身体恢复的一种反应,也是身体在好转,康复的反应。所以宇泉罐疗玄针是可以起到治疗、康复、保健作用,而且针不入体,人人能针灸,便于家庭普及使用。 4、宇泉罐灸同达法的创新:解决了千百年来拔罐易泻不易补的难题,在拔罐的同时施以艾灸,做到罐灸同达,具有一罐多灸、一罐多疗、一罐多穴、一罐多灸的多重效果,在拔罐开窍、祛风、祛寒、祛湿、散热、排瘀、排毒、排邪、开渠引流、通脉行气活血的同时,直接给予艾灸,使空虚的血脉得到艾灸温热刺激效应,进一步加强温热行气、温经活血、温经散寒、温经散热、温经化瘀、温经散结、温经止疼、阴平阳秘的功效,同时做到给机体快速扶阳、升阳、回阳、壮阳。 罐灸同达的创新,开创了调理治病天天罐灸、健康身体天天罐灸、重病危病天天罐灸的创新宇泉罐灸法,大大提高了综合调治的疗效,缩短了调治时间,通过调整罐灸的高度、角度、温度就能达到对不同疾病的调理,如肿瘤患者实施罐灸时能泻,气血双亏者实施罐灸时能补,阴阳失调者实施罐灸时能平补平泻。充分发挥了罐灸同达、防病治病、养生保健的优势,极大地丰富了拔罐的内涵。 5、宇泉罐疗全息调理法的创新:实现了中医外治和现代医疗手段共同作用于整个罐疗的过程中,保证了宇泉罐疗综合调治的效果,罐诊、罐疗、罐法、三维一体为宇泉罐疗综合调治创造了条件。宇泉罐疗综合调治法把传统中医的外治疗法,拔罐、针灸、点穴、按摩、艾灸、导引和现代医疗的科技打针、注药、磁疗、红外线等手段相结合,集宇泉罐于一体,在宇泉罐疗综合调治法中,实现了一罐多疗,一罐多穴,一罐多灸,一罐多治,多病同治等综合效应,为治疗疾病、养生保健、预警防病,开辟了中医治疗的新途径。一位资深领导曾高度评价宇泉罐疗综合调治法是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完美结合的成功典范。宇泉罐疗综合调治法,真正实现了整个调治过程中,不吃药、不打针,无创伤、无痛苦、无副作用,是一种自然绿色物理的疗法。针对不同的病症实施全方位的综合调理,以达到活血、化瘀、消炎、止疼、散结及靶向治疗的效果。 宇泉罐诊罐疗,是在传统拔罐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创新技术,是养生保健领域的一门新理论、一类新学科、一种新文化。改进了传统的拔罐疗法,使单一的拔罐具有了拔罐、灸疗、针疗、磁疗、注药渗透、点穴等综合治疗功能,并进一步开发出具有诊断疾病功能的宇泉罐诊罐疗仪。 经过数十年的临床实践和发展创新,宇泉罐诊罐疗学已形成了一整套相对完善的诊疗体系,涵盖了独特的宇泉罐具,宇泉罐诊罐疗理论,宇泉罐诊罐疗技术培训,以及宇泉罐诊罐疗临床实践等多个方面,为中医的继承和发展走出了一条新路。 (责任编辑:土火)2024-09-12
-
张齐山:道医师、非药物能量调理师张齐山1969年生于山东滕州,常住烟台,书香门第,深受孔孟墨子的传统文化熏陶。 1980年11岁跟随李廷恩师父(中医世家)学习中医和周易体系。1992年大学管理系毕业,从事对生命科学与健康养生的探索和实践。 2018年颁发道医师高级资格证书,先后于国内外参学悟道大师、世外高人、以及民间绝技师父数百人。 掌握传承和自创的非药物能量疗愈绝技有:大地遥滚场能康养法、三元养生操、全然高级康养功、七个能量中心、静心元炁唤醒法、心能疗法、自然能量疗法、视力康养操等。30多年来,通过非药物能量调理慢性病不计其数,倡导发起全民康养运动。 (责任编辑:土火)2024-09-12
-
2022正念正心韩誉国都文化健康交流会在京举行本网讯 (摄影 实习记者 靳紫梦) 2022年8月20日上午,由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北京韩誉国都医疗整形集团、315记者摄影家网医疗保健频道、中华文教网中华医药频道等单位联合组织的“2022正念正心韩誉国都文化健康交流会”在北京大兴亦庄凉水河二街5号举办。 上午10点活动正式开始,首先由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院长、315记者摄影家网总编靳新国致辞,并向与会嘉宾介绍此次活动文化健康交流会的发起愿望,是希望所有人都能在文化与健康方面长长久久。 之后健康专家张亚楠女士为与会者分享了健康疾病的形成与治疗等知识。 11点,进入书画展示,向企业回赠书画,靳新国院长将自己的精品书法赠送给了企业。 同时也将没有到会的书画家林清泉、炼友良等书画家的作品回赠给了企业。 书法家刘玉海先生也为企业送上了一幅墨宝。 随后主办方向书画家颁发的荣誉证书,以表示感谢。 11点30分,与会者从小礼堂移步会议室,进行介绍与简单交流。 到会的主要嘉宾有: 中国老子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王保国、《食品界》杂志社副主编陈浩、《作家报》总编张富英、《神州·中国新农村》杂志社 社长杨鸿昌、执行社长刘汉华、中国国情网刘川波、济世葆养堂健康养生有限公司总经理、书法家高宝忠、中医师、痛风专科门诊负责人靳子鹤、北京巨荣医学研究院院长刘菊荣、中央新影《名家影响力》栏目组制片人高旭、北京平谷觉雄谷中医门诊部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树春,及其中医团队李应和中医师、位祥勤中医师、刘东海中医师、运营总监符威、北京创意惠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兴元、北京市写作学会办公室主任谢百利、中华文教网主编李月、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宗教学研究院执行院长张磊、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宗教学研究院执行秘书长王子珍、北京邓州商会执行会长谢志普等。 下午,举行小型书画笔会,企业并向与会嘉宾赠送了一次德国云图扫描系统全身健康免费体检。 (责任编辑:土火)2024-09-12
-
碳氢科技核肥技术助力巨鹿县金银花种植户零农残喜茯丰收近日,河北邢台巨鹿县金银花种植户拿到了国家权威检验191项金银花零农残检验结果,种植户们喜上眉梢。 巨鹿是金银花种植大县,有着四百多年的栽培历史和"中国银花之乡"之称。全县86个村都开展有金银花种植,种植面积达到13万亩左右。巨鹿县还专门建立了占地面积65000平方米的金银花交易市场,县里还鼓励农民种金银花,每亩300棵左右,补贴900元。 然而,因长期使用化肥农药,导致巨鹿金银花农残超标,在药材市场上受到极大影响,有的药材商直接退货不收,为不少种植户带来了销售麻烦。 2021年,碳氢科技核肥技术引进到了巨鹿,经过一年的试验,使用碳氢核肥技术的金银花,不再用传统化肥和农药,收获喜人,比不使用传统化肥和农药多收获一茬,7月通过国家检测达到了191项零农残。 收到此喜讯,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碳氢科技研究院院长、中国碳氢国际产业联盟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光林、总经理张亚彬等一行专程到巨鹿县进行了调研、座谈。 座谈会上,碳氢核肥技术研发人高光林为详细讲解了碳氢核肥技术为什么是绿色无公害的,为什么能增产增收,为什么能消除农作物、金银花、水果蔬菜等农药残留问题。他说:碳氢核肥技术是‘一种生物海藻酸钠碳氢核肥技术(简称碳氢核肥)”,二氧化碳是地球上一切植物的惟一营养来源。碳氢的核心技术创新点在于在把空气中富裕的二氧化碳“变废为宝”,通过对植物的叶面喷施,顺应植物“以叶促根”的生态机理,让植物捕集、吸收、利用二氧化碳的能力提高至三至五倍甚至更多。碳氢核肥的“碳中和”技术是在不用化肥、化学农药的前提下,通过向农作物喷洒碳氢核肥,以太阳能为动力,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吸附、富集在植物茎叶周围供作物吸收利用,增强光合作用,提高光合速率,同时还能阻碍病虫害的繁殖生长,达到低投、高产、优质的预期,回复植物原生态品质的目的。每吨碳氢核肥可捕集200吨以上二氧化碳,碳氢核肥碳中和项目的重大创新意义在于可捕集二氧化碳,替代化肥农药、确保粮食安全、实现碳中和绿色农业。 碳氢核肥技术对中草药种植恢复药性,增收增产,替代化肥农药,为空气降污减碳,修复生态环境有积极的作用。使用传统化肥农药相比,投入低,产量高,品质好,减碳多,尤其是农作物使用后可恢复土地原生态品质。(记者 靳新国) (责任编辑:土火)2022-08-13
-
中联玉筋香愿为万家安康保驾护航中联玉筋香多酶益生菌营养素粉 随着时代的发展,饮食文化也受到了国民的关注,如何保证我们所食用的餐食更健康,所摄取的营养更均衡,中联玉筋香健康营养的主食就走进了大众的视线,中联玉筋香多酶营养素粉是国内仅有的一家不含面粉的主食产品,配料有丰富的五谷杂粮及果蔬和多酶益生菌,多种配料调合经过模拟人体胃肠环境发酵而得出多酶益生菌及短链脂肪,含多酶益生菌的健康主食,可调理肠道菌群增强抵抗力,可改善隐形饥饿补充人体微量元素,可提升免疫力和均衡营养。本品做的主食及好吃又营养还可改善亚健康,目前拥有大量国内外食客在食用这款健康营养的产品。 玉筋香各种主食图(三高人可食用的主食) 中联玉筋香营养素粉不含面粉,不含淀粉是有26种精选食材萃取调配而成的多酶营养素粉,含大量的膳食纤维、短链脂肪酸、含200种物质、160种活性物质、含大量的益生菌(益生菌是驯化可耐高温180度的菌群)。长期食用这款主食不但营养还健康,特别适合老人儿童、孕妇、亚健康、三高的人等食用。 26种配料:蓝莓,山药,葛根,茯苓,黑枸杞,松露,松茸,甘草,桑葚,苦瓜,山楂,大枣,黑米,麦麸,鹰嘴豆,香菇,赤小豆,黑麦,小麦胚芽粉,豆蔻,黑芝麻,植物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醋酸杆菌,酵母菌,酵母提取物。 如果人类的身体内长期缺乏微量营养素,可导致细胞隐形饥饿,细胞隐形饥饿是各种慢性病的根源,过多食用精米细面也可导致细胞隐形饥饿和各种慢性病的发生。人体70%的慢性疾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肝胆疾病、肥胖症、亚健康等,都是与人体细胞隐性饥饿有关。 中联玉筋香无糖富硒营养粉冲剂 我们的产品利用原创仿生科技活化技术加上健脾醒脾运脾的中医复方基液,根据低温发酵萃取全谷物果蔬自然食物之营养精华,形成微生态小分子活性营养产品谷物果蔬复合蛋白酶及调理液、富含多种复合酶,葡聚糖和甘露聚糖,活性肽,有机硒,维生素,矿物质等人体所需的微营养素及膳食纤维等,具有清解细胞隐形饥饿、补充人体所需微量营养素、改善肠道益生菌、改善睡眠,增强免疫力等养生功能。 益生菌多酶活性营养粉肠胃冲剂 食用健康主食,改变国民体质,用刚需的产品,造福东方后人,中联玉筋香健康主食,愿为您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愿为普天下中国人的健康,贡献微薄力量。 (替换一款主食,健康一个民族,想健康甄选中联玉筋香) (责任编辑:梅金芳、昀青)2024-09-12